这短短几个月,赵昕的心态发生了许多变化,原本不过是在一旁看戏而已,如今却有了更多的想法。言官群体作为君王制衡宰相权力的工具出现,有没有什么办法不靠这些言官,照样能够制衡宰相。
许是暂时还没有到达那个一国至尊地位,赵昕想了许久,也没有想出一个合适的办法来,但这事也不急在一时。
三月还有一件事,不大不小,却值得一提,赵祯诏封孔子为衍圣公。这个时候,孔子后人已经延续至第四十七代了,这一代孔家家主为孔宗愿。
中国姓氏成千上万,由姓氏,也就是血缘关系衍生出来的宗族势力在朝野长期占据着重要地位,人们常说有关系,说得也主要是血缘关系。如此多的家族,但是要说哪一个家族最为成功,孔家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家族,往往是第一,最差不会跌出前三。后世但凡是姓孔的人,都会将自己的祖辈牵扯到孔子上去,虽然可能不一定有关系。
孔子,儒家创始人,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便不是中学生,对他也不会陌生,即便是没有看过《论语》,但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样的话,还是张口即来。这是一个将自身思想烙印在民族血脉之中的人物。
此处不讨论其思想正确与否,是否适应时代发展,仅仅讨论其谥号的演变。
孔子死后,鲁国称其为尼父,孔子没落贵族出身,哪怕是曾经担任过鲁国高官,也并未真正动摇三桓对鲁国的统治,虽然谥号中带着敬称,但是仅仅是如此而已。
秦朝重法轻诗书,儒家及其他百家之学被禁绝,秦汉之交,礼崩乐坏,汉高祖同样轻视儒生。哪怕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地位也很一般,汉宣帝在教导儿子的时候,很明确地表示要“霸王道杂之”,本质上是儒皮法骨,用儒家普世的价值观,行的却是法家中央集权那一套。
西汉末年,社会危机严重,汉平帝始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五百年后,孔子算是拥有了官方承认的较高爵位。到了东汉,孔子爵位反而下降为褒尊侯。此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孔子的地位都不如周公。
而孔子首次被称为圣人,则是在北魏时期,孝文帝上谥号“文圣尼父”,目的也不必多言,是为了推进汉化改革。
其后隋唐,则是先圣先师两个谥号一起用。唐太宗更是确立入学之人,首拜孔子,将孔子的地位拔高至周公之上。将孔子打造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淡化政,治家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