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没有说话,辛宪英的担忧很有道理。当初梅园夜话的时候,兴汉王刘正谈到了对天下神谋的评价:司马懿是拖一天算一天,实在不行就装疯卖傻;田丰是我说的都对,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诸葛亮是我的计划很完美,出了什么问题那是用人不当,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我一旦降职,那个犯了错误的人,就得把脑袋留下;郭嘉是大义真的是好东西,想拍谁就拍谁,异想天开也没有问题;贾诩则是我躲我闪我认命,出工出活不出力;戏志才则是有酒走遍天下,无酒寸步难行。
对于周瑜还做了详细的介绍:特别是关于他的性格——时而气度恢宏,时而小肚鸡肠。对兄弟两肋插刀,对楚国呕心沥血。有兄弟意气风发,失兄弟壮志难酬。
按照这样的说法,周瑜为了壮大楚国,可以不择手段的对付任何人。只可惜他并没有完全征服楚国内部的世家,总有拖后腿的人破坏他的全盘谋划。徒劳而无功,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刘立问:“英子,周瑜是什么样的人其实不重要,你觉得我们少年海军应该怎么办呢?”
辛宪英想了又想,才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防人之心不可无。周瑜的软肋就是楚王孙策,要是楚王孙策发生了什么意外,作为结义弟弟的周瑜也就废了,十分能力也发挥不出两三分。
刘立听完辛宪英的话之后,立即就冒出了冷汗。周瑜的能力堪称完美,想要对付这样的人,就得抓住他的软肋狠狠的揍一顿。女人一旦狠起来,那可是防不胜防。
就拿周瑜来说,他可以轻而易举的化解辛宪英的谋算,可是对于武技优先的楚王孙策,周瑜也会望洋兴叹。这才是刘立敢于试航柴桑的关键。
周瑜可以算计刘立,毕竟他只是出谋划策的人,不用考虑算计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后遗症。然而楚王孙策身为诸侯中的一员,有些潜在的规则他必须要不折不扣的坚持到底。
这就是为什么一方诸侯为什么无法对谋士言听计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对于计策的理解也会截然不同。
周瑜可以打刘立的主意,楚王孙策可不行。毕竟每个势力内部都不是铁板一块,刘立作为兴汉军的正统继承人,要是在楚国受到了委屈,梅园方面就有理由反制。孙家内部可比梅园更乱,一旦楚国坏了规矩,就等于授兴汉国以柄,有了外人的参与,楚王孙策就疲于奔命了。
这就是为什么楚王孙策当初在襄阳抢粮之后,与孙家无怨无仇的保汉王刘表也不得不与长沙刀兵相见,让楚国陷入了三线作战。
刘立可以大胆的冒险,周瑜作为谋士,只在乎谋略的真实效果,对于是否有失道义,作为谋士还没有资格考虑。楚王孙策就不一样了,他可以错失良机,却没有资格枉顾潜在的争霸规则。
当年兴汉王刘正已经确立了两大基本原则——祸不及家人,刑不上妇孺。这保存了很大一部分汉室的元气。再加上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共同形成了诸侯大战的新规则。
刘立知道辛宪英的办法就是让楚王孙策牵制周瑜,从而确保试航柴桑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