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闽江在经过福州之后河道变浅、水流放缓,且在闽中山区的支流都设有堤坝和闸门,水流量人为可控。
因此明军水师中的主力战舰如大鸟船和盖伦船都未敢轻易驶入,只是派遣了经过改装的小型赶缯船驶入闽江。
相比于动辄五十米左右的大型海上巨舰,赶缯船在长度上还不及他们的一半,但即便如此,这些炮船在内河江面上仍然可称为庞然大物。
在闽江上缓缓行驶着一队明军战舰, 原本承担着护卫任务的赶缯船,两舷上共搭载着十四门的小口径海战火炮。
此番为了更好地进攻城墙,特意对这些赶缯船进行了改造,裁撤了一部分小口径原装火炮,换上了对城墙能产生更大威胁的重炮。
改装后的赶缯船重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为吃水和重心的改变,这些船无法发挥出原本的速度优势, 但作为浅水江中的重炮船来说却是合格的。
因此当十二艘改装好的赶缯炮船在闽江上冲着延平府东面的城墙开始猛烈炮击后,清军除了主动出击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应对了。
赶缯船上每响起一次重炮声,王永誉和万正色的心就要颤一下,延平府城墙抗炮击的程度明显不比福州,大口径的重炮实心弹将城墙砸的龟裂遍布。
有了水师的帮忙,杨彦迪将主攻的方向放在了延平府西侧,一东一西,一江一陆,两面同时发动起攻击。
震天的喊杀声被震响的火炮声掩盖住,东侧江面上的十二艘炮船牵制住了数千清军得守在此处不断修补城墙,这笔帐对清军来说怎么看怎么不划算。
必须要先把在闽江上的明军炮船搞掉!王永誉和万正色很快达成了一致。
为此清军拼凑了一支由长龙、快舸、蟹子船等各式各样的小型内河战船及民船组成的突击舰队,共计有船五十余艘。
以广东的军标左营千余人为主力,这些连夜打开延平府东侧的水门,从上游往下驶至江心洲处设伏。
永历三十九年四月初六日清晨,笼罩在闽江上的薄雾刚刚为初升的朝阳所驱散。
明军炮船从闽江下游的临时水寨向延平府溯行时,在江心洲背面预先埋伏好的清军突然鸣炮击鼓, 清军的小舟战船一瞬间呼啦一下全部从江心洲背面驶出,对着明军战船直冲而下, 双方随即交战在一起。
“升信号旗。”, 明军水师在闽江展开军事行动前便已经推算过清军可能的反应,眼下这场伏击在诸位水师参谋推算的清军应对措施中荣列第一。
因此指挥着这支船队的副参领付子陵面对清军的伏击没有惊慌失措,反而颇为从容,他好整以暇地在指挥舰上向其余战船下达着命令:“全队转头。”
操纵着这些赶缯船的都是技术精湛的明军水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海浪中拼搏了数年乃至十数年之久。
因此尽管此时晨风仍然和缓,明军还是很快地完成了掉头的动作,这让临时拼凑出来伏击的清军们瞠目结舌。
然而明军整船掉头还是浪费了不少时间,以至于利用桨力划动的清军小舟此时已经冲得很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