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乙,你也不是外人,我就和你直说了吧。”曾国藩叹声说道:“几年前,朝庭和英国《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签订后,那美夷和法夷一直就不平衡,今朝三国使者特遣派使臣来朝,说我们大清既和英国签订了这些条约,就不能厚此薄彼,必须也得和他们也签一份同样条约才是正理。
“什么!这算什么话……这不是强盗所为,趁火打劫么?”徐乙惊得目瞪口呆,愤愤不平地问道。
“没错!这正是趁火打劫!更气人的是,他们还说,如果我大清不和他们签约的话,就立即发兵来*迫我大清定约。私下里,甚至还传出一句话来。”曾国藩道。
“这叫什么话?”徐乙道。
“他们说,这叫见者有份,人人都不能落空……”曾国藩摇头道。
“无耻!”
“的确无耻!可是……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曾国藩痛苦不堪地摇着头,看得出他内心的煎熬是多么的激烈,多么的无奈。
“美国?法国?”徐乙的心中就像有一团怒火在烧,烧得他全身滚烫,气愤难填。
“大人,这美国和法国的两国倒是什么情况啊?”
“美国叫美利坚,据说曾是英夷的属国,在七十年前刚独自立国,地处大海的另一边。至于这法国么,听说叫法兰西,位于欧洲……。”
这下徐乙明白了,法兰西他知道,前段时间在与格利仕神父聊天的时候,提到过欧洲有这么一个大国,且康熙朝的时候还曾有法兰西人来过中国,这些都是有文史记载的。
但这个美利坚,徐乙就不太清楚了。毕竟它建国才七十余年,当年建国的时候,当时大清帝国国力处于强盛时期,万国来朝,傲立东方,谁又会去注意一个偏远地方的小国家呢?
但听曾国藩说到,这美利坚以前还是英国的属国,徐乙忍不住有些奇怪。既然是英国的属国,英国怎么又会容忍它独自建国呢?难道美利坚和英国之间曾经发生过什么事不成?
“大人,朝庭对这事有何对策没有?”徐乙琢磨了半响,谨慎地问道。
“还能怎么办?皇上已经下旨,让两广总督琦善全权负责和洋人的谈判。”
曾国藩沮丧地摇摇头,看来为了这事,他这些天在朝中一直在忙碌着,有些显得身心疲倦。
“那么……皇上对两广总督琦大人的谈判方略有何指点?或者说……琦大人打算如何与洋人交涉?”
曾国藩苦笑道:“还能如何?虽说是谈判,其实说白了是在讹诈,如今只能尽量减少损失,维持朝庭的体面罢了。”
“大人,不妥!”徐乙一听之下,脱口惊呼。
“怎么?什么不妥?”曾国藩疑惑地抬起头来,看着一脸焦虑的徐乙,有些不解。
“大人!万万不能如此谈判,这样做与我大清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处,反而会引得对方步步紧*,丧权辱国啊!”
“《南京条约》已然丧权,天津一战,早就辱国,何况尔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不谈判,战火即将立起,无可奈何……无可奈何啊!”
以曾国藩的才华,哪里不知道谈判的结果会如何?只不过形势所*,只能如此。他现在只希望琦善能够和对方讨价还价,尽量争取点主动,合约的条件只要不超过《南京条约》就行了,这不仅是朝中绝大多数人的想法,更是道光皇帝的意思。
徐乙上前一步,诚恳地说道:“大人,既然谈判,那条约必然就得先谈后订,琦大人虽然是我朝重臣,但对于外夷之事一向知之甚少,况且现今国家武力衰败,军队锐气全失,如此谈判必然退却甚多。以在下来看,外夷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各方定有利益所争,在谈判中我们可以利用此点,迂回旁敲,游离在几者之间,找寻机会,借力打力,这才能把损失减到最小。”
曾国藩一愣,思索了一会,随后急急问道:“徐乙有何高见?怎么才能借力打力?”
“刚才我听闻大人曾说,美利坚国七十年前曾是英夷属国,既然是属国,英夷又如何会坐视对方自立建国?就凭此点,我可断定,当初美国建国之际定和英夷有过大战。另外,在下还曾在一书上读到过,那法国和英夷曾在欧洲也有过大战,而且此战连绵上百年之久,两国各为死敌,双方死伤无数。由此可见,此三夷之间各有仇恨,只要我们摸清他们如今的关系,并加以利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徐乙所说当真?”曾国藩一听之下,差一点儿就跳了起来,神情激动地向徐乙问道。
徐乙点点头,肯定地说道:“法国与英夷之事我朝均有记载,大人不妨找书一查,至于美国之事只不过是在下猜测,但这种可能性非常之大。大人您想,如我朝有属国叛乱,皇上会袖手旁观,坐视对方分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