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gaotongdz.com
字:
关灯 护眼
高瞳小说网 > 初唐大农枭 > 第四百六十二章 花钱的学问
推荐阅读:

第四百六十二章 花钱的学问

李渊在夏国看了几个月,积压了很多问题,就是想临行前,找于秋问个清楚。

虽然他现在改主意了,决定等夏国的阅兵仪式之后再回去,但好不容易和于秋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他也不打算把自己的问题继续存着了。

两杯酒下肚之后,他便跟与自己左右而坐的于秋开门见山的道,“你觉得,朝廷治下想要学习夏国的话,应该怎么改,或者说,从什么地方先改起?”

于秋看了看李渊的眼睛之后笑了笑,心里虽然想说,‘当然是从你改起’,但是嘴上却是道,“可以先从通商口岸改起。”

“怎么个改法?”李渊继续问道。

于秋再度答道,“设立经济特区,比照夏国,实行全新的制度。”

“设立经济特区?像苇泽关这样的通商关口位置,我都设立成经济特区么?”李渊似有所悟的道。

于秋点头道,“苇泽关现在应该算是朝廷治下最接近经济特区的位置,它可以作为一个向北的经济特区,还有向南,向西,向东,和中部的经济特区,都要设立。

先在特区改革制度,再慢慢的延伸发展到全国,可能就会轻松一些了。

当然,管理这些经济特区的官员,必须得有改革创新意识,能够接受各种新鲜事物,有新潮的思维模式。”

“那又如何得到一批这样的官员呢?”李渊再度追问道。

于秋想了想之后答道,“可以开培训,针对性的教育,然后,选出学的最快,最有悟性的人当官。”

“开培训班?”李渊有些懵逼的看向于秋道。

培训班培训官员,这可是个新鲜创意,在这个时代,虽然科举已经开始有雏形了,但其实实行的还是举荐制,一些有才,想出仕的读书人,通常都要在现在朝廷任职的高官门下行卷,接受一定的提点教育之后,才能做官。考前教育,甚至还重于考试。因为考试通常是开卷考试,还不糊名。

用这种开培训班的方式,等于是一定程度取消了举荐制度。

“是的,找一些家世清白的且识字的年轻人在夏国各部学政,每隔几天集中上几节课,一两年就可以出成果了。”

“那感情好,等回了长安之后,我便去挑选人。”李渊听说一两年就成,顿时很满意的点了点头。

“您怎么挑选?”于秋笑道。

“当然是,让大臣们去民间收罗举荐啊!”李渊理所当然的回答道。

于秋摇了摇头道,“这样的话,您找来的,肯定会是一帮身后代表着某些权贵大臣利益的人。”

李渊闻言一愣,他知道于秋说的在理,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又问道,“那我该怎么办?”

“您没有在我们夏国的学校看过么?”于秋有些诧异道。

“看过了啊!”李渊不知所以的道。

于秋循序渐进的问道,“您觉得学生多不多?”

“多啊,我虽然还没看全,但听说今年光入洺山书院的学生都有两万多人,你们夏国全境,现在都有三十多万小学生了吧!。”

“是啊!三十多万,如果李唐普及了教育的话,可能是三百多万小学生。这么多人中间,您想要什么方面的人才都有,将来何愁国家无人治理。”于秋感叹道。

“说来说去,还是要普及教育。”李渊一脸悻悻然的模样道。

“不普及教育,就不可能做到夏国现在的程度,这个建议,我两年前就跟你们提了,如果那个时候就跟进,再过个三五年,你们进入高速发展期的时候,也会有足够的人才支撑,现在么,可能至少还要等八到十年了。”于秋摇头道。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这几年不都送了很多孩子来洺山书院读书么,再过几年,几百上千的孩子从洺山书院毕业,就可以帮助朝廷管理地方了啊!”李渊更加不解的道。

于秋向李渊解反问道,“莫非,您以为夏国能有今日,是靠我一个人支撑起来的?

不是的。

是靠所有的官员,所有的百姓一起共同努力支撑起来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