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正妻不同意,男人有两个选择,那就是休掉妻子,或者是停止纳妾的想法。
当然,这个只是律令上的。
这是大梁律令。
就有点像是陈云的世界,大唐以及大唐以前的婚姻制度。
所以,无论是接受或者拒绝的话,其实也不应该是陈云说的,而是应该是九姑娘说的。
毕竟妻子才是后宅之主。
但陈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可是九姑娘知道,哪怕她只是个乡下读书人的女儿,她也知道妻子应有这样的权利。
所以哪怕陈云已经明确拒绝,但她还是开口说道:“相公,后宅之事,你就不要插手了。
温姫妹妹可先跟着我们,若是过后的日子,你们互相看的入眼。
那到时我便替相公做主,纳你入门做一方妾室,如何?”
九姑娘的话让陈云有些诧异,一夫一妻制,是现代才有的理念。
在古代,很多时候一夫一妻制就是犯罪。
比如,大唐初年,河北等地,一个男人的婆娘少于五个,是要打板子的。
陈云也知道,就算到了现代巴拉圭那边,如果只是一夫一妻,其实还是要受惩罚的。
但那是战乱之后,人口骤减,尤其是男性人口的骤减,战后经济崩坏女人没有依靠,所以必须强行压迫男人,要娶多少个老婆以上。
就算非战乱年代。
如果家里有点钱,在子嗣薄弱时,妻子不给丈夫纳妾的少之又少。
特别是像一些大家族,妻子要考虑那几个妾室都那哪个家族的女子来当妾室,都需要考量。
根本就不可能像现代人那样爱情至上,什么为了爱情,要天下人为你陪葬这种话,只有脑残的现代才会出现。
而在古代,一个正常的大家族的妻子,首先要考虑的是家族的繁荣和昌盛。
那一个妾室,能够给自己这个家庭带来什么好处?
才是她们该考虑的,才是一个大家族的正房妻子,该有的智慧。
就如同一个皇帝,要纳女子入宫为妃,也不是随意,可以全天下挑选秀女,要考量的事情有很多。
而现在九姑娘的心态就是,这文妖温姫,一颗文胆,给相公以及子孙带来的好处是无穷的。
而且文妖能寿许多年,子子孙孙都受她教导的话,往小了说一个书香门第,往大了说,这便是一个大家族的起步。
所以,这便是九姑娘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来的认为最正确的决定。
至于说,温姬在死之前曾是青楼女子,都几百年前的事儿了!
再说,那些风流书生眠花宿柳后,在青楼为某个名妓赎身,用小轿在自家后门抬进去,央着自家夫人同意纳为妾室的朝中号称清流之人不在少数。
名流尚且如此,别人能做,自家相公为何不能做?
况且,这是文妖啊!
对此,温姫并没有异议:“如此,甚好!”
然后郑重的向九姑娘行礼:
“温姫见过夫人!”
整个过程,陈云看的有点懵。
但左老头是看出来了,文妖文胆,那可都是以前听过的传说,所以对上前给他行礼的温小娘子态度好的很。
仿佛,书香门第不远了!
耕读传家,那几乎是他们这些将门出身或者说军队出身的人,非常想挤进去的一个圈子。
但是你得会读书考试啊!
如今便是一个机会!
陈云回过神来,赶紧把九姑娘拉到一旁:“你干啥呢?”
九姑娘撇了他一眼:“相公,这是文妖啊!
有她在,以后咱们家的子孙后代,读书那可是事半功倍!
既如此,有这种好机会,把她留在身边又岂能放过?”
陈云没想到,九姑娘为了把温姫留在身边,下这么大的注。
“你看上了她文妖的身份或者那颗文胆,把她带在身边,或者聘为先生就行了,怎么还说什么妾室的话?
咱们是第一次见人家好不好!”
九姑娘看傻子一样看自己相公:“人家自愿追随你,是以为你胸有急智,在对出那一句诗文时,还能编出那么好听的一个故事。
但是,只有我才知道,这或许就是你们那个洞天里,真有那么一个叫杨赛的小姑娘,真的有这么一个故事。
而并非是你编的!
所以你的才华总有露馅的时候,那到时候这只文妖,跑了咋办?
当然是,把她收为妾室,用你的气运将其勾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才能真正的将这个温小娘子绑在你身边,子孙后代才能在她的教导下,在读书上一帆风顺。
这可是子孙万代的谋划,可不许你胡来!”
九姑娘担心陈云乱说话,或者直接推拒了温小娘子,赶紧提前警告。
在她看来,没有什么比替子孙后代谋划更重要的事。
她就不相信,这只文妖,在跟相公气运勾连之后还能舍得离开。
要知道温姫可是有前科的,她当时追随那公子,发现那公子是草包之后留下诀别书就走了。
她不知道那个时候的温姫是否已经是文妖了,是否已经有文胆,不过她猜温姫那时候应该还没有文胆,否则她追随的那公子,又怎么可能胸无点墨!
不知何时,窗外的雨悄然停歇,被雨水洗过的青石板路,异常的干净。
路的两旁沟里,潺潺的水面上飘着些许落叶,不知流逝到何方。
温姫在说《易》。
《易》很难,最起码在出发之前,陈云去买了本易经。
结果,字他是看懂了,哪怕这是繁体字也是每一个字都懂,但连起来,他是真的不会。
在九姑娘决定,左老头同意,自己的意见无关紧要的情况下,温姫加入自己的这个小团体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既然如此,不是文妖吗?
那就让温姫来给自己讲《易》经,毕竟阵法这东西,似乎跟易经还有些联系。
既然自己此行是为了阵法去的,那么在到达之前,学点易经有备无患。
没想到,对易经,温姫还真的懂!
居然,指在等雨停的时间只是把易经前几章粗粗的讲一遍,就已经让陈云感觉自己对易经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完全是立竿见影啊!
这么强的吗?
这就是文妖?
这就是文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