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兄,好久不见。”
北平教育公署里面,一个人正坐在赵可桢的办公室里面。
“好久不见。”赵可桢冷冷的看了面前这人一眼。
此人年近四十,个子不高,脸如圆盘,还留着一道八字胡,看上去颇为滑稽可笑,但赵可桢看了他却笑不起来。
因为,此人就是“104”信中出卖自己的“李青山”!
“赵兄之胆略可非常人,刚刚有人刺杀,转眼间就回到教育公署办公,李某佩服之至。”眼前的李青山笑容可掬,八字胡一抖一抖的说道。
“何必惺惺作态!”赵可桢冷笑一声。
李青山摇了摇头,似乎对赵可桢的态度早有预料,他叹了口气道:
“十年前我认识你的时候,你还只是教育署的一个小小的干事,我们平辈论交,谈政论事,那时的我,怎么也想不到,你竟然也是组织成员!”
“呵呵,十年前认识你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你的身份,还把你当成了最好的朋友,但是当我知道你身份的时候,你却已经成了可耻的叛徒!”赵可桢朝地上吐了一口痰。
“赵兄误会了,”李青山却毫不在意的笑了笑,“赵兄对我这种态度,看来是对我有不少的误解了。”
“误解?六年前北平市委牺牲的十多名同志可不会这么想。”赵可桢的眼睛里流露出深刻的恨意。
“你错了,”李青山的面容却严肃起来,“那十余名同志,不是我出卖的。”
“不是你?”赵可桢像听了一个天大的笑话一样,张开嘴哈哈笑了几声。
“真的不是我,”李青山坚定的摇了摇头,“如果是我的话,我今天何必又要救你?”
“救我?别以为我不知道,为复兴社指出我身份的人,也是你!”赵可桢怒极反笑。
“老赵啊,这可不像你,你一向都很冷静,怎么能如此失态呢?再说,我们都是从事地下工作的,就这样断言一个人的好与坏,为时过早了点吧?”李青山淡淡的说道。
“哦?这么说,还是我误会你了?”赵可桢冷笑了一声,不过情绪却平静了不少。
“是的,你误会我了,”李青山很肯定的点了点头,脸上却突然露出一丝诡秘的微笑,他顿了顿,看着赵可桢,开口吟诵道:
“山顶千门次第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赵可桢愣住了。
这首诗......
这首诗的前半阕出自杜牧的《出华清宫》,后半阕却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本来是两句完全不同的诗句,但却被李青山愣是放到了一起。
不过,赵可桢意外的却不是这个,他只是死死的盯住了李青山的眼睛,嘴里一字一顿的念出了下半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是啊,无人知是荔枝来,”李青山苦笑着摇了摇头,“你知道,为什么我的代号叫‘荔枝’吗?”
“为什么?”赵可桢机械的问出了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