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晚自习,沈笑夫在图书馆学习,看到了一篇匡济撰写的好文章:《保时捷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想起前不久看不到保时捷在我国曾经叫做“波子”,又被戏称为“破鞋”,沈笑夫顿时来了兴趣,阅读起来——
……
名车保时捷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莫非与福特汽车的创始人叫福特一样,源自于一个伟大的汽车大师之姓名?
【群雄并起】
史称德国人卡尔•本茨于1886年发明了第一辆现代意义上的汽车,但早期汽车工业重心却并不在德国,而是在法国。
当时,汽车这种尚处于起步状态的新式交通工具,基本上属于手工打造的阶段,产量之小,价格之贵,可想而知。
能消费得起的人物,除了各国权贵外,就只有当时聚集于时尚之都巴黎的富豪。
刚刚在“铁血宰相”俾斯麦之推动下完成统一的德国,尚处于艰苦奋斗的新兴阶段,显然缺乏这种奢侈品的市场空间。
随着技术进步,市场扩大,德国汽车工业也逐步发展起来。
在19世纪末,欧宝、奔驰、奥迪这些后来享誉世界的德国品牌都已有了相当规模,唯独没有保时捷。
保时捷创始人在此时还是一名游走于各大汽车商之间的设计师,其全名为Ferdinand Porsche。
这位保时捷先生出生于铁匠世家,且与许多影响了德国历史的人物一样,他是一个奥地利人。
这个铁匠的儿子在14岁时接触到了电灯,从此迷恋上了这种不同于蜡烛的东西,进而开始研究电学。
其实他的最大潜能在于机械设计,特别是汽车设计,故而在20岁出头时便有了大量的相关发明,包括世界上第一辆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丰田普锐斯之先祖)。
当时汽车界盛行赛车,因为只有如此方能彰显各自品牌之实力,这也成为设计师出名之捷径,保时捷先生自然很有兴趣。
1906年,他加入了戴姆勒在奥地利的分公司,开始设计赛车,惊人潜力从此爆发。
不到三年,其设计出来的赛车便成为了赛场霸主。
不久一战爆发,已名动天下的保时捷被指派为斯柯达兵工厂车辆部门的技术主管,先后设计出了一系列军用车辆,并因为表现出色被授予了维也纳工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从此,他的称呼也就变作了保时捷博士。
一战结束之后,保时捷博士继续从事赛车设计。
不过有鉴于战争创伤巨大,市场萎靡,他以一个汽车设计师的直觉,认为应该设计一种价廉物美、面向大众的小型汽车,并有一些探索。
然而,当时欧洲汽车工业界许多人的思维,只不过比汽车刚诞生时前进了一点点,把汽车从富豪奢侈品划到了有钱人专用。
至于面向大众的小型汽车?
算了吧。
此时在地球另一半的米国,却因一个天才推动小型汽车而爬上了汽车工业的霸主位置。
此天才便是福特,他在德国人发明汽车20余年后,造出了一辆划时代的T型车,属于价廉物美的大众产品。
他又根据屠宰场的流水线发明了汽车生产线,大大提高产量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从此米国汽车工业在福特引领下以爆炸式速度发展。
加上米国未受一战波及,环境更加优越。
到了一战结束时,米国制造的汽车已占据全球大半市场,号称世界上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米国货,其势非欧洲诸国所能敌也。
保时捷博士对于异国同行福特必然不会陌生,欣赏之余当有许多的羡慕。
无奈他生产小型车的计划始终说不动那些保守的公司高层,以至于只有另谋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