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黎明会”照常。
朱由榔没有提及田应元案,只是照常听各人汇报手中的差事。
“皇上,臣以为作育人才乃当务之急。但目前情形令臣忧急,各县府官学基本已经荒废,私学也只零星存在。故臣请再振官学,鼓励士绅大办私学,只要局势安稳三年五载,朝廷就可以开科取士了。”吴炳率先发言。
“吴爱卿所言甚是,朝廷缺人才呀。如今只是据有三省之地,除了降官还真没有人才来源。日后地盘扩大以后,更需要大量官吏,如今不下力气作育人才,怕是以后会捉襟见肘。”朱由榔非常赞同吴炳的建议。
“吴爱卿,可有何建议条陈?”朱由榔问道。
提出问题不难,难的是如何解决问题。一个臣子如果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之道,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臣子。
“回皇上,臣想了两条。一是上过学了,不管是上过官学还是私学,有一定基础的,可入官学读书。入学前先进行县试,取得童生资格的,由县里给一份钱粮,没有取得童生资格的,仍可读书,只是没有钱粮而已。二是未曾进学的适龄童子,进私学读书者免束修,朝廷可以给私学一定的钱粮补偿。”吴炳道。
“这好像有点义务教育的意思哈。吴炳倒是有才。”朱由榔听了吴炳的建议心里道。
“嗯,吴爱卿这两条倒是符合我朝目前状况。朕盼望所有适龄童子都进学,朝廷可以拿钱供他们,资质好的,可以进一步求学谋官,资质差的,即使不能入仕,认几个字也比当睁眼瞎强。不过,目前条件还不成熟。吴爱卿,你根据你的两条建议拟一个详细条陈,也可以把朕刚才说的加进去。”朱由榔道。
“遵旨。”吴炳退下。
朱由榔的话虽少,只寥寥数语,但几位大学士心里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统治万民的宝典,皇上怎么反其道而行之,要开启民智么?
“皇上,臣以为吴大人所奏之两条,就已有鼓励向学之意,皇上所言虽是孜孜求治之心,但臣不敢苟同。”吕大器一拱手奏道。
“吕爱卿,你是想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么?”
“是,臣之意确是如此。”
“你们几位呢,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
朱由榔一问,另外几位大学士也都点头应是。笑话,这是圣人之言,难道还会有错?谁又敢质疑?
“诸位爱卿,读书不可死读书。你们都错误地理会了圣人之言。正确的句读应是这样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朱由榔道。
众人愕然,怎么还有这种句读之法?不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吗?这种句读之法和理解都传了二千年了,还能有错?
“圣人一向讲究仁民爱物,整部《论语》绝没有什么民愚或者愚民思想,相反,恰恰是提倡德化政治、顺民应天、开启民智。这句话与前面的连起来,应该是这样的句读:兴于诗,立于理,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西,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的存在。”朱由榔进一步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