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以目前的兴汉军来说,适合大规模交战的地方,百万兵力级别的战斗,就只有官渡一带可以勉强的满足需求。再有就是徐州附近的水源和地形,也可以满足百万兵力级别以上的大战。
五大山城建设好之后,由于充足的粮食储备,可以满足千万人的食物需求。可是饮用水却成了当务之急。大运河的南水北调,是沿着鸿沟古河道弄出来的南北交通干线。其实调水才是第一需求,制约五大山城发展的关键在于水源。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战争最大的本钱。对于真正的名将来说,对于战场位置的选择都不会出乎对手的预料。兵家必争之地的关键在于水源。谁掌握了水源,谁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田欣看到了陈达的调整之后,才发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麒麟军对于水源的保护,更是达到了非常变态的地步。于是就问:“陈校尉,为什么把两千人安排在米河上游闲着?”
陈达说:“田姑娘,水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要素。”
根据陈达的回忆,兴汉王举出了一个火烧乌巢的案例。在那场大规模的战斗中,袁军的乌巢被大火烧毁之后,屯驻在官渡的主力就溃不成军了。
其实按照大军对峙的习惯,前线储备半个月的粮草那是基本操作。用断粮的办法击败对手,秦赵长平之战的消耗模式,相信所有带兵的人都不陌生。火烧乌巢毁的不仅是粮草,而是污染了官渡大军所需求的饮用水。
粮食可以储备,可是数十万大军需要的饮用水和水源地,根本就没有办法更换。袁军的水源地被人为的毁掉了,溃不成军也就是必然的了。
小型战争拼的是战斗力和意志力;中等规模的战斗拼的是武器装备和作战计划的布置;至于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战斗,拼的是水源地的掌控权。谁拥有了水源地,谁就可以在战斗中立于不败之地。
米河大营的失利,也有忽略了水源地这一重要原因。三天不吃饭还能有战斗力,三天不喝水就会变成彻头彻尾的软脚虾了。
兴汉军每次战斗都可以有所收获,就在于把水源地当成了安营扎寨的核心要素。那些真正善于防守的人,其实是对水源地的掌控力达到了最佳状态的人。
一座城池的长期坚守,离不开水源地的绝对支持。这也是为什么南方的城池更有利于长时间的对峙,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不缺水。有水就有粮,就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谁解决了水源污染的问题,谁就可以在战争中获得足够大的主动权。南山军校甚至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论断——古往今来的战争,都是围绕着水展开的一场水源地控制权争夺战。打仗就是为了争夺水。谁对水的了解更多,谁就可以占得先机。
水源地是兵家必争之地的核心要素。有水就有一切,陈达的观点让田欣眼前一亮。大草原上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是水。断水是军人的噩梦。逐鹿中原的关键还是水,水是主宰战场的唯一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