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不假思索,拍马就追了上去。
素利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居然拍马上着,迎战赵云。
不过五个回合,素利中枪落马。
阙机见势不妙,只得硬着头皮上前交战。
素利的亲卫趁机上前,把受伤的他抬回了大营。
阙机不是赵云的对手,才三个回合就险象环生了。
弥加只得拍马上前,两人合力对战赵云。
赵云纵马挺枪,左拍弥加,右打阙机。
三个回合之后,弥加拨马就逃。
阙机见状,也不敢再战,只能逃走。
赵云接连打败了数员敌将,白马军的士气提升到了巅峰。
白马军副将赵雨,立即挥动令旗。
五万白马军,向鲜卑铁骑大阵发起了冲锋。
赵云依旧身先士卒,带头闯入了鲜卑铁骑的大阵。
身后的白马军将士,早就有了默契的配合。
一顿弩雨,鲜卑铁骑的大阵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窟窿眼。
前排的白马军将士,收弩换枪,跟在赵云的身后冲杀。
后排的白马军将士,居然用起了三段弩。
哪里有鲜卑铁骑集结,哪里就有弩雨覆盖。
白马军将士的弩雨,可是连绵不绝的。
鲜卑铁骑一向以勇武著称,对于骑兵圆盾,那是不屑一顾的。
如今面对强势突击的白马军,鲜卑铁骑的皮甲,根本就挡不住弩雨。
赵云一声呼啸,白马军立即变阵,在鲜卑铁骑之中左冲右突。
轲比能回到营中之后,见战场的局势对鲜卑人不利,忙吩咐左右鸣金收兵。
鲜卑铁骑再败一场。
赵云整饬白马军,得胜回营。
五万白马军,几乎毫发无损。
刘正亲自安排留守的将士准备饭菜,犒劳出战的白马军将士。
赵云吃饱之后,来找刘正。
刘正问:“子龙,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赵云想了想,才回答说:“王爷,今天的战斗很奇怪呀!”
鲜卑人一向擅长骑射,可是打了一整天,却是一箭未放,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刘正听了之后,并没有直接回答赵云的问题,而是让庞统代为回答。
庞统说:“子龙将军,这不难理解!”
鲜卑铁骑没有后勤,每个鲜卑铁骑自带一壶箭,一张弓,还有一把弯刀。
按照战时的标准,一壶箭不过二十支。
十七万鲜卑铁骑,不可能人人都带弓箭,这样算下了,鲜卑铁骑这场侵掠,携带的箭羽总量应该不超过两百万支。
与红衣卫一战,消耗的箭支应该在一百万左右。
再加上十余天的持续消耗,鲜卑铁骑的库存箭支低于四十万。
本来按照鲜卑铁骑的习惯,以战养战才是根本。
幽州边境的郡县,一般都会库存大量的箭支。
然而兴汉军制弩技术标准化之后,咱们的弩矢可是专供连弩使用的。
鲜卑铁骑就算是抢到了弩矢,也无法匹配长弓。
这样一来就尴尬了。
鲜卑铁骑得不到补充,怎么敢浪费保命的箭支。
随着盔甲技术的提升,鲜卑人打造的箭羽,根本就没有办法伤害兴汉军战士。
按照正常的比例,在混战的战场上,需要一百五十支箭的覆盖,才能伤害一个人。
如今这个比例还得上升,估计以鲜卑人的箭羽,需要三百支箭,才能换得兴汉军一人。
这样的战场消耗,鲜卑人是无论如何也承受不起的。
就像二十年前汉军出长城,虽然惨败而归,大军十不存一;但是却一战耗光了鲜卑人的底蕴。
鲜卑铁骑根本就没有办法把胜利转化为战果,更不敢在当时大举南侵。
要不是燕王刘虞耗尽了幽州的府库,鲜卑铁骑至今无力南顾。
轲比能挑衅兴汉军,实在是打错了算盘。
没有箭支的补充,鲜卑人的战斗力降低了九成。
赵云说:“参谋长所言极是。”
怪不得鲜卑人打败了就想投降,原来是想借着汉室的资源积蓄力量呢?
刘正说:“子龙,这就是我为什么要驱逐乌桓人的原因。”
王师善待俘虏,却忘记了所谓的归顺,只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
兴汉军与乌桓人争斗了十几年,始终都没有办法消耗光乌桓人的底蕴,这可是血腥的教训呀!
汉人的能工巧匠们,给了乌桓人祸害汉人的底气。
更可气的是燕王刘虞,汉人几百年来积存的御边物资,居然让他分给了乌桓人和鲜卑人。
汉人给鲜卑人提供了战争物资,让鲜卑人有了底气,接二连三的祸害汉土。
如今的兴汉军,再也不能做冤大头了。
鲜卑人没有能力造弩,拿着咱们的弩矢也没有用。
这就是我选择以弩代替弓箭的真正原因。
这也是幽州将军黄忠的神弓军沦落为二流部队的主要原因。
让鲜卑人以战养战的理念成为空想,兴汉军就胜利了。
赵云说:“王爷,我明白了!”
白马军当初的建军思想就是弩枪混合兵种,原来真正的根源是为了打破鲜卑人以战养战的传统。
兴汉军的弩矢,鲜卑铁骑根本就没有办法使用。
这样一来,就迫使鲜卑人发展军需后勤。
至少得学会生产箭支,还得形成规模。
数十万规模的鲜卑铁骑,需要消耗的箭支数量,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随着燕王刘虞的衰败,鲜卑人再也无法靠燕国的支援,来维持战斗消耗了。
鲜卑人自产箭支补充战斗消耗的想法,至少在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
赵云算是想明白了,刘正这一招叫釜底抽薪。
鲜卑人想要跟兴汉军以战养战,这是在自寻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