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领略过顾正臣的高谈阔论,只是颔首听着。</P>
李文忠、冯胜与吴祯则难掩心头震撼,作为统兵大将,李文忠、冯胜等人熟谙兵法,知道将与兵的关系影响着整支队伍的战力,知道军士的意志在战争中发挥着什么作用。</P>
尤其是李文忠,曾带骑兵追着元廷骑兵跑了几天几夜,遇到元廷埋伏还敢带军士直接投入战斗,都不带怯战的。</P>
李文忠的军士有着极强的意志,但李文忠也清楚,支撑军士克服疲惫,克服对死的畏惧,勇猛杀敌的意志,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鼓舞,是自己身先士卒所带来的,是将旗在前方召唤,铁的纪律的催动!</P>
军士的意志,不是由内而外萌发,锤炼出来的个人意志,而是受外部感染与牵引,受战场生死搏杀所带来的血勇之气!</P>
换言之,一旦自己折损在战场之上,那整个军队将会在顷刻之间丧失继续作战的意志,战力将会锐减!</P>
自己如树,军士如猢狲,自己一旦倒了,下场便是猢狲散。</P>
顾正臣的主张则是让军士成为一颗棵树,拥有自发的意志,哪怕是主将牺牲,他们依旧有勇气,有力量,去战斗到最后一刻,而不是人心惶惶,各自逃命!</P>
李文忠从来没有想过还可以用这种方式来锤炼军队,顾正臣的话别开生面,另辟蹊径,似乎打开了一扇从未打开的大门!</P>
冯胜想着自己带兵打仗,很多时候都是将“军士”喂强的,而喂养军士的则是军功,是胜利。哪怕是自己军队再少,只要找准机会,找准敌人的破绽,那就能战而胜之!</P>
征战四方,自己罕有败绩。</P>
可扪心自问,自己带的军士是最强的吗?</P>
不,绝不是!</P>
冯胜看到过军士的惶恐,听到过军士的抱怨,也知道有军士当了逃兵,他们本身是没有信仰的,能约束他们的是军令,能鼓舞他们的是战鼓与呐喊。</P>
他们不清楚为什么而战,不明白为什么而死,只知道鼓声敲响时,就需要冲锋,只知道战场之上,不是敌人杀死自己,就是自己砍死敌人。</P>
信仰?</P>
军士没有!</P>
徐达低下头,目光中饱含痛苦。</P>
岭北之败,王保保的骑兵突然出现,而自己的军队没有提防,于是遭遇了自己平生以来最大的耻辱失败!</P>
面对突然杀过来的蒙古骑兵,军队毫无纪律地溃逃,没有在第一时间冲锋上去挡住王保保骑兵的冲势,以至于王保保只一个冲击,便毁掉了自己的前军!</P>
若是军士有顽强的意志,不怕牺牲的信仰,舍己报国的信念,兴许前军不会主动崩溃,不会窜逃暴露出中军,不会让王保保那么轻易杀过来!</P>
自己需要的只是一点时间,一点时间就足够了!可没有人给自己争取时间,因为他们畏惧到失去了抵抗,失去了战斗的勇气!</P>
信仰,这一次,自己一定要打造一支有信仰的军队,然后去打败王保保,告诉他,我徐达再不会输一次!</P>
吴祯想起句容卫,那里已经开始了扫盲,军士开始识字,或许,顾正臣已经开始在句容卫中灌输信仰!</P>
顾正臣意气风发,讲述着自己心中的信仰式军队:“要让每一个军士知道为何而戍边,为何而杀敌,让每一个军士都清楚,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是一件光宗耀祖、名流千古的事,要让每一个军士知道,他们的辛苦训练,拼死杀敌,朝廷会感念他们,大明子民也会感念他们……”</P>
徐达起身,击掌道:“好,说得好!”</P>
冯胜、李文忠、吴祯跟着起身,目光中毫不掩饰赞赏之色。</P>
李文忠抱拳,低下头:“未见之前,以为你只是浪得虚名,靠着舞文弄墨赢得东宫与华盖殿青睐,如今听闻高论,茅塞顿开,仿若看到了一条康庄的强兵之路!顾县男,敬佩!”</P>
顾正臣连忙避至一旁,不敢受礼:“曹国公切莫如此,小子可不敢当。”</P>
冯胜跟着抱拳:“有何不敢当,你这一番话很可能彻底改变大明军队的战力,赋予军队不可战胜的魂魄!莫要说给你抱拳,便是给你叩头都值了!”</P>
徐达哈哈大笑,曾经失败的阴霾一扫而空,认真地说:“宋国公所言极是有理。”</P>
吴祯更干脆,起身就打算撩衣摆。</P>
顾正臣可不敢承受如此大礼,连忙拉住吴祯:“你们哪里是敬佩,简直是折煞我!殿下,你再不管管,我就上书弹劾他们几个,一个个连礼仪公侯的礼仪都不顾了,应该送去礼部好好调教一番才是!”</P>
朱标、徐达等人哄堂大笑。</P>
吴祯自然也不是真的打算叩头,只不过是配合下徐达、冯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