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务滋无奈道:“这也没办法,现在是冬季,山上没有野菜吃食,往来的游人商队也不多,确实没有那么多的杂事供人选择。”
“这样……”陈青兕道:“你以本官的名义发一张告示,就说县里招募吃苦耐劳的雇工,不限男女。城西有一块废弃的库房,你去找城东的胡大匠,让他将库房设计一下,本官要在那里建造一个独孤院,为县里的孤寡老人寻个去处。”
史务滋眼中闪过一抹敬意,原来面前的这位县令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清楚。
那个库房地理位置不差,有不少人愿意出高价将地方盘买下来,这位县令都没有同意。
而今回想起来,想必对方在脑海中早有规划。
那里就是为了独孤院遗留的。
独孤院就是后世的养老院。
尊老爱幼是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夏朝还是奴隶制的时候,已有类似的机构。
《礼记·王制》就有记载: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
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了正规的养老院,也就是独孤院。
“陈县令!”
史务滋并没有立刻领命,而是深深作揖道:“您的善心仁德,不亚先贤。可维持一个县学,已经让县里财政吃紧,再加一个独孤院,养那么多的孤老,如何支持的下去?一旦县里拿不出余粮余钱维持,将会导致整个县的复兴计划全盘落空。”
“过犹不及,请陈县令三思而行。”
陈青兕对这个下属多了几分欣赏道:“你说的有道理,依照一般的独孤院,以我县有的财政情况是无力维持的。本官打算建造的独孤院与一般独孤院不同,孤老不同于孩子。孩子这个年岁,读书是第一要务。孤老有务工的能力,体力活干不了,可以干轻便的活。腿脚不好,就干手上的事。如针线上的缝补、织布,再如做饭、浆洗等等他们能够胜任的工作。”
“她们存在的问题是找不到这些可干的活,便由我们官府出面,为她们接一些工作,维持独孤院自身运作。现成的就是用膳问题,县里的衙役都没有固定的用膳之处,完全可以交给他们负责。再如我们县里的那位匡差役,大老爷们一个,孤零零的,一套内裳,正穿七天,反穿七天,晒个太阳,再穿七天,一身的味,都不好意思说他。”
史务滋忍俊不禁。
“现在有了独孤院,花点小钱,换一身清爽。就他这样的大老爷们,还是舍得的。”
陈青兕说道:“依我估计,也就前期府衙得给些补助,真的运作起来,说不准还能给县里增加收入呢。”
之前一直不敢行动,那是心里没底。现在有了李红清的五万钱,便不怕了。
到时候独孤院的支出收入归县里负责,陈青兕只要从中动些手脚,五万不义之财,很容易就洗成干净的钱币。
这手段,他不要太熟。
史务滋顺着陈青兕的思路想下去,越想越是兴奋,眼中闪着光,深揖道:“陈县令济世救民之能,学生望尘莫及。能跟随县令左右,乃学生此生最大幸事。”
陈青兕笑道:“不必拘礼,这些日子,你也帮了本官不少的忙。对了,你学问好,顺便帮本官想个名字,独孤院不太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