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
秦庄襄王三年,魏安釐王三十年。
韩、赵、魏、楚,燕,五国围秦,由信陵君魏无忌任总将,在河外攻退秦军,史称河外之战。
联军人数众多,在魏无忌的统领下对秦军形成不小的威胁。
致使秦主将蒙骜腹背受敌,被迫退回函谷关内,紧闭关门,坚守不出。
这次合纵攻秦大获全胜,魏国收复了关东失地,也使得信陵君名震天下,被魏王拜为上相,地位一时无两。
他的门客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庆云是他身边最亲近的一位,也是最得力的手下,还披甲参与了那场围攻,获赏百金。
魏无忌交际广泛,结实过几位当时的铸剑大师,对庆氏守护无刃剑一事略有知晓。
他重用庆云的确是为了无刃剑,这一点庆云也很清楚,但毕竟两人都是君子,兄弟情谊还算深厚,魏无忌从来不提,更不会明抢暗夺。
只要把庆封的人留下,那无刃剑便也自然会留在魏国境内,当那把剑是保佑国家的护身符就好。
然而就在五国联军势头正盛的时候,秦国又开始作妖。
当时的秦王(嬴政的父亲庄襄王)忌惮名震天下的魏无忌,只要有他在,振臂一呼,秦国东出就会非常艰难。
他们就用了老套路,花钱收买,好多钱。
总有思想不坚定的人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背叛母国,更何况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同脉同源,文化差异并不明显。
很快就找到了魏王身边亲近的大臣,派他去挑唆魏王和魏无忌的关系。
利用他的功高震主,来让魏王猜忌,还派人到魏国境内假装祝贺魏无忌登基。
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也经不住这么挑拨,他俩还是同父异母。
安釐王很快就派人撤回了魏无忌的兵权,由他统领的五国联盟也随之解散。
从此,魏无忌心灰意冷,自暴自弃不上朝,终日沉迷酒色,于四年后离世。
而他当初领兵在外,是君臣之间关系最受考验的时刻。
自身后方空虚,很容易被人钻了空子,也隐隐感觉到秦国会用老计谋绕到魏国去做手脚。
他便派最信得过的庆云速速返回大梁,召集门客见机行事。
若是发现有行踪可疑之人带着箱子出入魏臣府邸,就直接绑了扭送魏王。
回到大梁几番探察,果然发现了鬼祟身影。
却因一个门客不慎暴露,打草惊蛇,拖累其他门客被抓,遭到佞臣陷害入狱,强加罪名当日斩首。
佞臣便又拿此事大做文章,给魏无忌抹了个黑,让魏王彻底下定决心要收回他的兵权。
庆云在后方指使门客做事,虽逃过一劫,但他手下犯错,自己难辞其咎。
便准备在魏无忌回京之后,澄明实情,自裁谢罪。
但家中还有一个相依为命的儿子,不忍他因自己而沦落成孤儿,就想给他先找个去处。
放眼整个魏国,竟没有一人能令他信得过。
与他有一定交往的、条件不错的、能够达到托孤程度的好友,多少都知道些庆氏守剑的传言。
不是不信他们不能照顾好儿子,而是怕他们对无刃剑心有杂念。
收养了自己的儿子,近水楼台,把无刃剑送给君主立功,这是庆氏最不愿意见到的。
而私交甚密的江湖兄弟多是剑客游侠,重义守信,在无刃剑的问题上倒是可以放心。
但他们散漫随性,经济条件也不好,儿子八成要挨饿,缺乏管教的话可能还会变成一个小混混。
连衣食都不能满足,孩子就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书都看不上,更别提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