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一些学院评委真的很喜欢他,这些上了年龄的老一辈电影人拉着他的手畅谈,真的很有谈性,追忆往昔什么的。
也有些人似乎真的想规劝他,说他不该那么专注于漫威那样的娱乐电影。
“呃,我一直认为没有商业的支持,艺术更是无从谈起,我对两者其实都没什么歧视。无论商业还是艺术,不该把重点放在作品上吗,为制作的项目负责,对得起观众。”
“……”
“Ho!真累人。我来这可不是为了辩论来的,好的态度比选择重要啊,烂片才该抵制,而不是花了心思迎合大众出了成绩的作品。”莱曼心想。
大厅内,渐渐坐满了人,不断有认识的人和他打招呼,以及跟他打过交道的演员、导演、编剧乃至工会代表以及华纳、索尼发行部等熟人……
点头、握手、微笑,好久,大厅才安静下来,各自坐到各自的位置上。
莱曼和前来捧场的《雷神2》、《美错》等剧组成员坐在一起,需要曝光的演员坐在相对前面方便镜头给到的位置,幕后的工作者则聚在后头聊天、打发时间。
比起艺人,幕后没那么需要端正、在公众场合特别注意形象。
等到颁奖典礼开始,更无聊。
主持人无聊得说着段子、调侃获奖者;一些荣誉奖或技术奖也都是排在最前面,悬念不大,竞争性不强。
跟所有奖项的颁发流程一样,越是含金量高,越需要压轴出场,再加上奖项与奖项中间,还要穿插歌舞,有谁领奖,众人还得保持风度鼓掌祝贺。
男人还好,女星还得忍受着各种着装上的不方便,想中途溜一下上个厕所都不行。
煽情的感言、拖沓的环节,幸好一年只召开一次,不然也太无趣了。
“先生,要准备了……”
最佳女主开始念提名名单时,工作人员过来提醒莱曼。
莱曼起身,舒了一口气:终于要结束这种太想要仪式感的典礼了。
……
“获得第84届最佳导演的是……恭喜,《艺术家》,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
莱曼公式化的慢悠悠的拆开信封,故作诧异的念出名字。
他是无关者,所以也没什么特殊的情感。
台下则是众生相——
听到结果,大卫-芬奇和嫡系摄影、老伙计福德里克-巴克抱怨的低语两句,也就鼓掌了。
大卫-芬奇也算是奥斯卡不那么青睐的大导演,提名无数,大多陪跑,就算不配跑,也是拿个技术奖就打发了;
凭借《午夜巴黎》入围的伍迪-艾伦干脆就没来,这位混迹于东海岸的“诗人导演”,不理会奥斯卡是出了名的;
长居法国,却是一位美国导演、时隔20年重新拾起导筒靠着《生命之树》入围的泰伦斯-马力克难掩失望,但好歹没失态;
已经得偿所愿,拿过导演小金人,也是东海岸导演界大佬的马丁-斯科塞斯则非常平静,看不出什么情绪波动……
当然,不管这些“失败者”怎么想,提名没拿奖也不会在公众前流露出有失风度的行为。
这是直播,周围都是同行,玩不起、输不起非常跌份。
没人愿意跌份,尤其是公众人物。
站在上面,第一次以这种视角经历最佳导演争夺的莱曼,则完美履行了旁观者、祝福者的责任。
“恭喜。”
看着激动的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莱曼先把小金人递到他手上,并跟他拥抱。
他是莱曼的法国老乡,两人以前在戛纳电影节也见过,不算熟,但身份立场可以亲密些。
“谢谢。”他嘴角颤抖,显然是激动极了。
“这是属于你的。”莱曼把手放开,把舞台留给他。
“谢谢,谢谢。”他只是重复。
这么充满仪式感又是导演生涯最高光的一刻,莱曼感觉自己的这位老乡已经懵了,根本控制不住内心的汹涌浪潮。
“呃……不好意思,我太激动了……”
这位老哥握住小金人,深呼吸几下,勉强组织了一下语言,“首先,我要感谢奥斯卡学院的评委们,是你们给了我这个机会站在这里……”
伴随着底下一阵又一阵的掌声鼓励,好歹发表了合适的感言。
至此,第84届奥斯卡也差不多接近尾声了。
最佳女主由梅丽尔-斯特里普获得——作品:《铁娘子:坚固柔情》
最佳男主角由让-杜雅尔丹收入囊中——作品:《艺术家》
最佳外语由伊朗地区《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拿下;最后压轴的最佳影片——同样是《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