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年,六月初十。
也就是夏侯渊以李典、孙观部两万人凿穿琅琊郡南部、一路切到海岸边,占领日照港后第三天。
夏侯渊本人亲自带着张郃、高览和两万曹军,把战线推进到莒县城外,并且沿着东西南三个方向,包围住了莒县——
当然,莒县城西就是沭水,所以西侧的包围,是隔河包围的,只是防止刘备军从那个方向突围,以及确保切断沭水航道,后续并不会从这个方向对莒县发起攻坚。
整個包围的过程,夏侯渊显得并不急切,他显然还想给守将留出足够的时间恐惧、动摇,感受那种绞索慢慢在脖子上套紧的过程。
完成三面合围后,夏侯渊才让张郃准备攻城武器,又让高览打头阵,先派了一堆骂阵手和擂鼓助威的,顶着盾牌到城下劝降:
“袁谭小儿麾下贼将听着!朝廷大军讨逆至此,冀州袁尚也已归顺朝廷,与曹司空并力诛杀袁谭!青州全境,不日便为齑粉!
早日投降,夏侯将军自会保你全城秋毫无犯!否则,区区莒县小城,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城头守将高顺,听了这番骂阵劝降,内心只觉得好笑,但也能理解对方为什么要这么做——曹贼至今为止,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没注意袁谭和刘备的领土交易、驻军协防合作。明明城内都已经是刘备的兵了,他就假装不知道,假装当成袁军来打。
反正这样的交战更灵活,更容易随机应变,而且又不用付出代价,这种无成本的白演,那就演演呗。
而且对于曹军普通将士而言,这样也是有好处的,因为袁家已经被曹军打趴下好几回了,曹军对袁军连战连捷,袁谭又是袁家分裂后相对较弱的一方。
告诉士兵们自己是去打袁谭,更有利于曹军鼓舞士气,让士兵们觉得自己在打顺风仗。
而高顺在城头挂的旗帜,也确实是袁谭阵营的旗帜,他也就配合对方反骂道:
“夏侯匹夫!久闻你目不识丁,不读史书,今日果然!我莒县天下雄城,你也敢如此轻视,有胆子就攻城好了,让尔等欺君之贼涨涨教训!”
高览被骂了之后,一时摸不着头脑,但他今天就是先来骂阵的,攻城武器还没准备好呢,也确实没法立刻进攻,不由气势一窒,回去后只好转告夏侯渊前线发生的情况。
夏侯渊听了也是一脸懵逼,他读书确实不多,但兵法常识统兵技巧还是挺不错的,作为一代勇将大将,该读的东西他都有涉猎。
夏侯渊:“城头守将何人?他所骂何意?”
高览:“好像是高顺,但他打着袁谭部将的旗号。”
夏侯渊摸了摸胡子:“我亲自去巡视攻城阵地,看看情况。”
夏侯渊要巡视攻击阵地,当然是很谨慎的,会带护卫队,也有人持盾遮护,而且会远远离开对方城头弩箭的射程范围。
不一会儿,夏侯渊就听到城头有无数骂阵手在此起彼伏地辱骂、给筹备中的攻城方士兵普及历史。
“当年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半年内下齐七十余城,连齐都临淄都陷落了,但却剩即墨、莒县两城,围攻五年不下。直至乐毅被燕惠王以骑劫替代、田单反攻复齐,莒县也没有陷落!
夏侯渊匹夫,莫非觉得我莒县只是琅琊郡中一小县,就敢轻视我军?匹夫,你比当年乐毅如何?不怕死的就尽管一头撞死在这城墙上好了!让尔等曹贼见识见识蒙山之险、沂水之固,是何等的易守难攻!哈哈哈哈!”
城头喊话的士兵,喊出来的典故居然还挺有历史文化,就这么给攻城兵讲历史故事,颇造成了一些士气打击。
估计是战前就有人给将士们扫盲过了,讲了莒县守城的“光荣历史”,看来守军功课做得非常足啊。
夏侯渊是知兵,但他读历史确实不多,听了也是有点懵逼,回营后连忙请来曹操特地派给他的随军谋士郭嘉,请教相关史料:
“奉孝先生,这莒县小城,真的如此难攻不成?我来之前,也以为不过是琅琊郡内一小县而已。”
郭嘉听夏侯渊突然对历史感兴趣了,也只好如实回答:“当年乐毅确实不曾攻下即墨和莒县,但能五年不下,显然是乐毅养寇自重,不想下死力,只想慢慢控制齐国故地,为他自己的功名利禄罢了。
否则围城五年,只要团团围死不给喘息不留粮道,城内的人饿都饿死了!至于莒县,情况比即墨更特殊一些。战国乐毅之时,莒县乃是齐国南部边疆重镇,再往南的徐州其他各地,在当时已属楚国。
所以莒县的防御、兵力,在战国时确实是齐地重镇坚城。而且当时楚国也不愿齐国彻底灭亡,乐毅无法进入楚境断绝莒县南侧粮道,史书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我怀疑那五年里有楚人给齐人运粮,乐毅才迟迟攻不下来。
若是今日敌军散播的历史故事,确实有让士卒们士气被打击,将军也可以让人在营中讲对我们有利的历史故事,消除士兵们对于莒县坚固难破的顾虑。”
83中文网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