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十,南京城北,幕府山下。
这里早前多是荒地,现已被朱桢买下。
靠近神策门一带,是金陵花露水厂和金陵玻璃厂的生产基地。
而更靠近山体的一片建筑,则是朱桢的秘密研发基地。
其中包括了印刷研究所、水泥研究所和火药研究所。
伴读书童刘琏,目前是这三个研究所的总负责人。
“砰砰砰!砰砰砰!”几声齐刷刷的枪响。
看着远处松木标靶上四散的木屑,看台上朱桢的思绪拉了回来。
刘琏指着身旁的一排士兵,满脸兴奋道:
“殿下发明的鸟铳,无论是射程还是准头,比军器局造的铜铳和三眼铳要好太多了!”
朱桢点点头,经过两年多的改进,目前这些鸟铳的实际威力,已无限接近一百年后的火器了。
不过受限于枪管制造工艺的低下,目前火药所一月只能产出几十根合格的鸟铳。
朱桢攒了很久,也只攒到了五百根。
他陆续将鸟铳提供给楚王府的护卫们使用,眼下近千人的护卫队伍,已经有一半人可纯熟使用鸟铳了。
当然,这还要得益于大明在开国之初,就对火器的重视。
朱元璋在立国后,专门成立了军器局,用来生产冷热兵器,而且规定了:“凡军一百户,铳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
也就是说一般大明军队,火铳的普及度也有十分之一了。
所以朱桢在楚王府护卫中推行鸟铳,并无多大阻力。
在完成一半换装鸟铳后,朱桢又选拔了一百名精于射击与刀枪的双料士兵,组成了自己的贴身卫队。
刚才打靶的,就是贴身卫队的百户官戴朝和他的一群手下。
朱桢手边的望远镜,看了一眼打靶成绩。
“打的都不错!”他高兴道:“等南下见了鞑子,也要这样打才成!”
“多谢殿下夸奖!”戴朝放下鸟铳,朝朱桢躬身道:
“咱们这五百弟兄,日夜操练,不知打烂了多少枪管,打出多少弹药,若是战场上怂了,岂不教人笑话!”
“很好,很好!”朱桢心中大定道:“这鸟铳经过你们长久使用,可有什么不足之处?”
“还是有的,”戴朝指了指夹在枪托上,还燃着的火绳道:
“这种鸟铳虽然比官军里使用的更方便,击发也快捷,但是还是不能再雨天使用。”
戴朝说的,也是目前各种火铳的统一弊病,不能在雨天大规模使用。
关于这一点,朱桢已经有了初步想法,他决定此次南征回来,就着手改进!
“嗯,总有一天,本王会解决这个难题的。”
朱桢看着不远处的幕府山,扭头问刘琏道:“震天雷准备的怎么样了?”
“启禀殿下,紧赶慢赶,才预备了两百颗。”刘琏拱手禀报道:
“每颗重三斤,外壳全是铁铸,内装火药两斤,杀伤范围都超过五丈了!”
说着话时,刘琏大手一挥,自有两名军士,捧着一个木盘上前。
木盘上,赫然摆着两个黑黝黝,如小西瓜大小的震天雷。
刘琏指着震天雷为拖着的引线道:“按照殿下的意思,搞了快慢两种引线。绿色的引线,燃尽三尺大约要五息(约十五秒),红色的引线,燃尽三尺大约要三息。”
“之前浑一个的铁壳,炸开后只碎成寥寥几块,杀伤范围也只有三丈。”
刘琏又指着震天雷的外壳上,一道道深浅不同的小沟道:
“按照殿下的意思,搞了预制破片,果然威力比改进前好了很多。”“
朱桢点点头,这震天雷虽好,但是数量还是太少,只能在决定战役最要紧的时候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