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话说得好,一顿操作猛如虎,原来一群二百五,什么,不是俗话,那他就问不着了,反正这句话用来形容小卫他们这一群学生是没毛病的,非常的合适。
一个个的光撅着腚“咔咔咔”的抡着锄头干,结果过去个把小时了,向前推进一米都没有,小卫发现自己刚才想错了,按照目前的进度,就算是把他们累死在田里,在秋种之前也完不成开荒。
别说三十亩了,估计连一半的量都不一定能完的成。
别忘了平整土地还只是第一步,也不是最累人的,山地的开荒是离不开挖土方,起垄填坑才是最消耗体力的一步,而他们已经倒在最前面了。
林老师也发现了他们的效率低下,让大家停了之后给大伙示范了起来,先用锄头或者柴刀把地面上的的杂草、藤蔓斩断,然后把这些砍下来的的树枝、杂草划拉到一起,再拉到一旁堆积起来,最后才是刨地。
而且像之前说的,荒山这边很多多年生的植物的根系比较发达,一下两下是不足以斩断它们的根系的,往往需要四五下才行。
这点丝毫不能马虎,要不怎么说斩草除根的,要不第二年又突突的冒了出来。
在林老师的安排下,小卫他们分成了几队,最前面的负责砍,后面一点的负责刨,还有力气比较小的一些人的任务就是把草根、树根啥的拢到一边晾晒,等晒干了做底肥用。
这样做也确实有用,起码速度要比刚才快上不少,小卫也跟着第二组刨地,他还是厚不起脸皮跟女生分到一堆。
随着太阳的升高,秋老虎的威力也渐渐显露出来,他们这些人也放下了手里的活休息起来,不过也没休息太久,又被冉老师他们各自分配了任务,垒灶的、搭棚的还有去远处水井挑水的。
幸亏他们有驴车,要不光挑水就能把他们这些人累的不轻,附近可没有水井,得去远处的村庄里面打水。
也就是现在解放了,要是搁以往,别人还真不见得让一群陌生人用自己村子里面的水。
这可不是瞎胡说,水资源这种东西,也是有限的,特别是在京都这种比较干旱的地区,水井里的水可不是用不完的,如果用的太多,也会见底。
打水井,想要出水,一是挖的深,直接挖到地下水层,这样的深水井水量就比较充足,但是这很费力,在京都这边往往要往下打几十米才可以,这在以前的话技术和劳力都是个问题。
还是一个办法就是靠渗透,深度不够宽度来凑,只要挖的够宽,渗出来的的水照样够用。
所以将来的机井都是很细的一根管子下去,而古代的不少水井都挺宽的,当然了,这也和古代的水井基本都是用人下去挖有关,太窄了人就下不去了。
一般情况下水井里的水都是够用的,但是如果浇地或者很多人不停的打,也有可能把水给抽干,虽然过一段时间水还会涌出来,但是也影响了别人生活不是。
不过现在,全国上下都是一家人,也许、可能要加引号,但是大部分人确实都挺质朴的,也很好相处,去要点水还是不成问题的。
等这边的草棚搭好,灶台垒上,那边打水的人也回来了,大家也顾不得平时交待的关于不要饮用生水的规定,一个个拿起茶缸就舀着喝了起来,小卫这是这样,喝了几大口,味道还真不错,起码不是苦咸味道的。
要知道京都里面的井不少都是咸井,里面的水是没法喝的,这也是以前为什么很多大户人家明明家里有井,还是需要天天让人送水的原因。
小卫喊着二哥来到停放车子的树荫下休息了起来,顺便把早上买的烧饼拿出来跟二哥分着吃了。
至于老姐和冉秋叶,嗯,两个不会做饭的家伙被安排去做饭了,虽说讲究男女平等,但历史遗留下来的习惯还是不容易改变的,比如女生做饭这种事,反正现在的社会,十家能有一家是男的做饭就算是很不错了。
别说现在了,就是五十年以后,其实也不多,也就是等90后成长了起来,才慢慢流行男的做饭。
不过小卫看着那边手忙脚乱的忙着的老姐她们俩,再看看一旁的冉老师,您自己的女儿啥水平您还不清楚吗,竟然这么瞧得起她。
吃了三烧饼然后又灌了一口水,爽,吃饱肯定不能,但也稍稍填补了一下肚子,接着从车厢里面装模作样的拿出一大包酥糖,递给了二哥“哥,给老姐她们送去!”
看着二哥奔跑的背影,管他们一顿饭不算啥,就是管几十顿也没问题,但是就这荒郊野岭的,他总不能说自己随身带着一大块猪肉出来开荒吧,想了想还是糖果比较合适,这东西密度大,四五斤拿出来也不显得很多。
而且要论补充体力的话,糖其实要比蛋白质和脂肪都要来的好,要不以后的能量棒能一个个都齁甜齁甜的嘛。
至于来路,相信老姐也有说法,反正他也只是让二哥给带去,老姐要是觉得不合适自然会让二哥给带回来。
她们做的饭就是熬粥,不管带的是啥粮食,放在锅里一起熬,味道嘛,饿的话吃啥都香,不要和以后的杂粮粥作比较,他前世的时候熬得杂粮粥都是炖的烂烂的,而现在的能煮熟不硌牙就不错了。
吹了口气,沿着茶干喝了一口,甜丝丝的,看来老姐把糖都放进去一起熬了,还是他们四个坐在一起,分着早上买的烧饼,冉秋叶也带了一包槽子糕,其他同学也多多少少带着一些东西,有着和相熟的人分着吃,有的自己吃自己的。
虽然现在都说要互帮互助,邻里和睦像一家人,但不知有意还是无意,老百姓在吃的方面还都是保持的默契,那就是各家吃各家的,很少有那种主动蹭饭的情况。
帮个忙好说,借个车也行,但要是借粮,不光被借的人小心,就是借的那一方也要考虑很多。
有句话说得好,救急不救穷,当真要借粮了,短时间能还上的概率就不打了,而且这年头大部分家庭的粮食也不富裕。
因为很多人说是借给你粮,其实就是抱着接济的想法,没想过能还。
看着二哥狼吞虎咽的吃着,也不嫌烫“哥,怎么样,还想不想去北大荒了,那边可比咱们这边还要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