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先屯点粮食?”
妻子凑到汪洋面前轻声问道。
汪洋皱了皱眉头,回答道:
“得囤点!这里毕竟不是国内,到时候出了问题使馆也没那么多的资源可以调用,还是自力更生比较好!”
一边说着,汪洋一边放下手里的大包小包,跟两个儿子交代几句之后,拉着妻子便下了楼。
而与此同时,数以万计的华夏人在收到签证出问题的消息之后,跟汪洋一样,在第一时间选择了囤粮。
他们也许并不知道这个事件背后的逻辑,但刻在基因里的本能反应,还是让他们做出了这个正确的选择。
----也许,在华夏境内,囤粮是一件有点可笑甚至是愚蠢的事情,因为这个年代的华夏,粮食和食品的潜在危机早就已经消失无踪,但在这里,在土耳鸡,却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之后的两周里,局势一天比一天恶化。
汪洋从华夏返回的第一个周末之后,在土耳鸡境内的华夏人突然发现,他们的所有信用卡、银行卡都被冻结,线上转账无法执行,想要花钱,就必须带着卡到当地银行去取。
土耳鸡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为了防止那几个偷税大户洗钱,可问题是,防止洗钱用得着这么极端的手段吗?
显然,他们另有目的。
一周之后,土耳鸡官方开始大规模报道华夏商人在土耳鸡境内的“恶行”,那些所谓的恶行半真半假,无一不在暗示着华夏商人对土耳鸡国家利益的掠夺、对平民财产的损害。
这样的宣传极具煽动性,很快,土耳鸡国内对华夏人的态度就开始逆转。
如果说此前因为华夏投资和技术给当地人生活带来的改变,当地人对华夏人还有一定好感的话,那么在这一次的宣传之后,华夏人的地位就彻底跌到了谷底。
民众开始抵制华夏产品,大量电子产品、车辆、甚至工程机械都被破坏,当地人拒绝给华夏人提供服务,许多餐厅不对华夏人开放,甚至连部分超市都开始实行歧视政策。
只要是华夏人进入超市,价格自动上浮40%,理由是为保障其人身安全预缴的费用。
很快,购物变成了一项危险而困难的工作,汪洋庆幸自己的先见之明,但同时,又担忧自己其他同胞的处境。
接近10万的人数,使馆是绝对不可能照顾得过来的。
正式的交涉到底什么时候启动,这成了所有人心里的一个问题。
他们翘首以盼着华夏官方给出解决方案,但又只等到了令人失望的结果。
----时间毕竟还是太短了,两周之内,形势恶化的速度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
这背后绝对有人在推波助澜----可问题是,即使知道这一点,又能做什么呢?
第三周,骚乱彻底爆发,大量华夏商铺被打砸,有数人在骚乱中受伤,官方发出了最严厉的通知,要求所有华夏人留在住处、紧闭门窗,尽可能避免出门。
听到消息的汪洋忧虑地看着窗外远处腾起的黑烟,他不知道,在那边的街道上,是不是又有人受了伤。
到底还要多久?到底要怎么保证这些华人的安全?
他想给使馆再打一个电话问清楚具体的情况,但刚刚掏出手机,他又突然放下。
也许,可以再等等。
......
与此同时,华夏官方跟土耳鸡的第二轮沟通正在进行中。
会议室里,土耳鸡官方人员仍然保持着一副公事公办的敷衍态度,但他们不知道,这次的会议,是给他们的最后通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