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舟端起面前的茶浅浅饮了一口,犹豫片刻之后,开口说道:
“亲自到现场去监督,我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问题在于,我不是太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在哪。”
“其实说真的,六鼻项目中我提供的大部分是纯理论的指导,以及一部分材料方面的技术,但是在融合集成方面,靠的主要还是肖平和国内其他专家的经验,很多实操上的细节问题其实连我也不是太清楚。”
“在项目冷启动阶段,我能提供的帮助还是挺大的,可是现在都几乎要收尾了,我昨天刚收到的简报,芯片已经组装,微波传输线已经连接,屏蔽遮罩和放大器的测试都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整机实验了,还需要我干嘛?”
“不需要你干什么。”
陈昊简洁地回答道。
“但是,他们希望你在那,因为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这台量子计算机,也没有人比你更清楚软件层面RSA解算编译器的工作方式,所以,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他们需要你在场。”
“当然,根据他们的前期反馈,出现问题的概率是很小的,甚至根据肖平的说法,这是他做过的最顺畅的一次量子实验,但是,没有人能100%保证不出问题。”
“而在这个崭新的领域,一旦最后的结果出现偏差,他们是没有办法根据偏差结果去反推出问题来源的,只能由你来做。”
听完陈昊的解释,叶舟沉默片刻,最终点了点头。
他说的是对的,自己毕竟是这项技术的提供者,而通过模拟器直接接收的知识,也比任何通过文档简介学到的只是要直观和详细得多。
如果不出问题还好,可一旦出现问题,能解决的就只有自己。
不过,从叶舟自身对这台量子计算机的了解来说,实际上它出问题的概率并不算大,因为这不是低温超导量子计算机,也不是高噪音拟合量子计算机,更不是离子阱量子计算机,它所需要的工作条件更加宽松,容错率和自纠错率也更强。
客观的来说,在砷化铟铝异质结构材料被成功制造以后,这台量子计算机的最大难点其实已经被突破,后续的一系列工作都只是围绕着量子芯片所做的按部就班的动作而已。
所以,他对最终实验结果的信心,实际上比陈昊所想的还要更高一些。
想到这里,叶舟开口说道:
“那就安排飞机吧。最多还有一周,这台计算机就要进入测试阶段了,我尽快飞过去,预留充足的时间跟他们一起去做最后的检查!”
陈昊微微点头,回答道:
“那就明天出发吧,你有一晚上的时间收拾行李,尽可能把你需要的东西都带上----去了昆仑山之后,至少你在昆仑上的时间里,都没有可能接触到外界了。”
“所以,无论是你工作上需要的、还是娱乐上需要的东西,都确保带齐!”
......
一天之后,叶舟乘坐的飞机在昆仑山附近某军用机场降落,随后,为了规避可能的卫星探测,他们在机场外郊区改乘坐汽车前往出发地,又在某个丝毫不起眼的景区内部,通过专用通道进入了广阔的地下空间中。
顺着如同蛛网般分布的地下通道,经过数个小时的行进,叶舟终于来到了他这次行程的目的地。
六鼻项目核心地下试验基地。
在这里,他将会为这个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重大项目,做最后的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