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也是,这徐煌有此斩获,何必再去拼命?
其实,徐煌是想去救洪承畴,可也自知实力不足。
满清八旗数万大军将整个松山城团团围困,就为拿下洪承畴,去了不是自寻死路吗?
张若麒又问了几个总兵,谁愿护送粮草到松山堡?
结果各人姿态各异,大同总兵王朴掏着耳朵,密云总兵唐通歪在椅子上打哈欠,蓟州总兵白广恩和山海关总兵马科,二人不约而同的低下头,打起了呼噜......
几个文官也没办法,最后此事不了了之。
监军张若麒心下犯愁,好在有徐煌的觉华岛大捷,报与朝廷想必圣上不会责备......
就这样,督师杨绳武、监军张若麒、户部郎中沈廷扬三人各自书写奏疏,以八百里加急发往京师。
辽东战事,一直是大明的首要重任。
北地没有大股流寇,沿途驿站相对完善,加上战报是前线督师与监军发出,规格超等,所以几封奏疏以迅捷之度,送往京师。
但所谓的八百里加急,并非一日送出八百里,只是号称,即便每个驿站都用快马拼命跑,一昼夜的极速只有三百里。
从宁远到京师,陆路大约九百里,塘报三天才到。
崇祯十五年二月初六,当捷报到达的当日,整个京师都轰动了。
松锦大战后,明军屡屡战败,不仅在辽东,中原战况亦是不妙,因此每有捷报,兵部官员便大肆渲染,以安京师百姓之心。
在兵部的安排下,宣捷人员如同新郎官,骑着大马沿棋盘街高声宣读捷音。
当日京师上下,连日鞭炮雷响,士绅百姓欢庆,徐煌之名,首次在京师传播。
辽东之战,崇祯皇帝时时挂怀于心,内心常常忧虑,前线大捷的消息传来后,立时龙颜大悦。
紫禁城,乾清宫。
崇祯皇帝笑容满面,心情愉悦,专门召见了兵部尚书陈新甲,谕定有功官将封赏之事。
“臣兵部职方司,钦命监军张若麒谨题,户部郎中沈廷扬奉旨北上运粮,至觉华岛乍遇建奴来袭,扬州卫指挥佥事徐煌,临危受命率江南官兵戮力捍御,斩获夷级三百二十级,大获全胜......”
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于龙案旁,静读捷报。
其实崇祯自己已经读了两遍,然按捺不住心中喜悦,又让王承恩再读两遍。
这时,陈新甲觐见。
崇祯皇帝笑着对陈新甲道:“沈廷扬虽为书生,倒也颇有胆气,不枉朕施恩信赖。”
陈新甲心中欢喜,叩首呼道:“皆赖圣上天威,慧眼如炬,前线将士方能大捷。”
崇祯皇帝欣慰点头,又扫了眼沈廷扬的捷报,眼中露出疑惑:“先前有份南直隶的奏疏,说是扬州卫一个武官勾结知州资敌清虏之事,被一个指挥佥事徐煌率兵入城擒拿,是不是这个徐煌?”
“回禀陛下,正是此徐煌。”
陈新甲笑容满面地接口道:“陛下,这徐煌也是开封一战时,射瞎李自成左眼的那个小小武官。”
“哦,是他?”
崇祯似乎有了印象,眉宇大亮:“如此看来,这徐煌还是个将才?”
他起身离开龙案,负手踱步,对陈新甲道:“让兵部升徐煌为五虎游击将军,散阶初授正三品昭勇将军。”
陈新甲愕然,忙说道:“陛下,这徐煌今年不过十七岁,且一年内从总旗升为游击将军,算来连升了七级,如此升迁,恐过于拔苗助长,不如先升为扬州卫指挥同知。”
表面上徐煌升七级,实际上怕是不止八级!
卫指挥使是正三品,游击将军也是正三品,可游击将军在营兵制中,比卫指挥使的守备一职,一般要高出两级。
陈新甲凝思片刻,继续道:“那通敌的指挥同知死了,正好可以把徐煌升上去,实授扬州卫指挥同知,散阶可以为正三品。”
崇祯皇帝容色严正:“国朝都如此了,有能兵将稀缺,还管那些做什么?”
陈新甲吓了一哆嗦,忙点头称是。
崇祯帝肃声继续道:“只要有人能击退清虏,或者灭掉李自成、张献忠的其中一个,别说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就是升他为兵部尚书,赐他爵位,又未尝不可!”
陈新甲猛一激灵,跪伏在地:“是臣无能......”
“朕不是怪你。”
崇祯帝叹息道:“只恨贼人太多,我大明天灾人祸,国运黯淡......”
陈新甲垂首站在一旁。
封赏之事就这么定了,崇祯皇帝又问:“吴三桂他们还在宁远吗?”
“仍在宁远,未曾出兵。”陈新甲回道,不动声色地看了皇帝一眼。
崇祯皇帝的火气再度烧起,拍着龙案喝道:“朕屡次下旨让他们进发松山解围洪承畴,这都半年了,他们出过几次兵?”
崇祯本来就性情急躁,越是苦无救急良策就越是焦急得坐立不安,容易在宫中爆发脾气。
这次发脾气,吓得乾清宫中的太监们和宫女们一个个提心吊胆,连大气儿也不敢出。
陈新甲也见惯了皇帝的脾气,忙跪下配合,表现得很畏惧。
崇祯皇帝心烦意乱,六神无主,勉强耐下心看了一阵文书,忽然长嘘一口闷气。
他看向陈新甲,问道:“据卿看来,松山还能固守多久?”
“回禀陛下,难以言说,洪承畴世受国恩,又蒙陛下知遇,必将竭智尽力,苦撑时日,以待救援。”
陈新甲又道:“且洪承畴久历戎行,老谋深算,而曹变故、王廷臣两总兵又是他的旧部,肯出死力,以臣看来,倘无内应,又有粮草接济,松山还可再守二三月。”
崇祯再问:“是否有办法救援?”
陈新甲低头无语。
崇祯轻轻叹了口气:“洪承畴是我大明良臣,一定要救回来!”
“是,是,谨遵钦谕。”
召对完毕,陈新甲走出乾清门,心中七上八下。
他深知道圣上对辽东之事十分焦急,但是他对此也毫无办法。
特别是近日洪承畴的家人上门求见,向陈新甲打听朝廷是否有兵去解松山之围,陈新甲只得敷衍应对。
作为兵部尚书,他自己也不知道,松山还能坚持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