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击退敌人进攻后,沈千舟为于春晓发报。
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跪着活。
于春晓当然不能让沈千舟轻易去死。
尽管军事委员会已经有了迁都重庆的决定。
不过,现在这个局面,还是要想办法为沈千舟解困的。
在于春晓和于保民斡旋下,五洲仓库的守卫引起了中外各方面的严重关注。
英美等国派代表向国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止战斗。
国民政府于是下令五洲孤军退出五洲仓库, 撤入南岸的租界内,沈千舟表示战意已绝,誓与日军负责到底,但苦于各方的施压,又不得不撤出仓库。
长友文夫虽不情愿,不过,他也有他的想法。
尽管这支部队推到了租界, 不过日本军方已经与租界达成了一致。队伍推到租界之后, 全部关押。等待着处理。
这样, 既能最终控制住这支部队,又能给英美一个面子。
在留守敢死队的掩护下,保安四团和一营各部边打边撤,退出五洲仓库,一路有日军火力压制,部队下令丢下行李,组成掩体,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撤进了租界内。
可令众人意想不到的是,队伍推到租界之后,保安四团团长,情报处处长沈千舟不见了。
人究竟去了哪里,谁也不清楚。
……
而此时,南京保卫战开始打响。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也在如火如荼进行着。
就在南京保卫战前,国民政府带领一众要员和各政府部门,相继撤退前往武汉、重庆等地, 军事委员会主要成员则一直坚守到了南京保卫战爆发后的第三天,方才前往武汉。
蒋军事委员会本来以为,南京至少可以坚守几个月乃至半年时间,他没想到的是,这座六朝古都,将在军事委员会离开的短短六天后,就沦陷于日寇的疯狂贼手。
离开南京前,于春晓记着:
“人民受战祸之痛苦,使之流离失所,生死莫卜···惨目伤心,无逾于此。”
“对倭政策,惟有抗战到底,此外并无其他办法。”
于保民也说:“宁为战败而亡,毋为降敌而存。”但守城的高级长官们,辜负了人民的期望。
12月5日,南京保卫战打响后,15万国军将士们在南京城外奋勇杀敌,日寇连续作战四天,付出惨重伤亡后,才推进到南京城下。
12月9日,日军大将、“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派出飞机, 向南京城内空投《和平开城劝告文》,即《劝降书》数千份,并要求中国守军必须于一天内投降,否则日军“将断然开始进攻南京”;
司令部同时还命令,日军于9 日下午4 时后暂停对南京的攻击。
守备司令虽然无能,但这会,骨气仍在,他命令中国守军继续抗击日寇,对此日本方面气急败坏地表示:
“中国军队无礼至极,非但在十日正午以前,没有任何回复,反而从十日早晨起,用猛烈的炮火攻击我军,作为酬报。”
南京守军机枪阵地。当时,守备司令部下了两个命令,一个是命令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
为了表示背水一战,绝不放弃,守备司令部还命令,各部队将长江沿岸的所有船只全部收缴,并命令部分军队负责把守江岸挹江门,以防止有部队和散兵私自后撤、北渡长江,以表示将与南京共存亡。
这时,南京城外战况惨烈,“在南京城里糊里糊涂的五天战斗中,我们的上级没有同我们见过一次面,也没有哪个告诉我们南京保卫战一般部署情况,。”
当时,根本没有过大兵团作战经验,自己又不愿意上前线,命令部队死守各个阵地,以致兵力分散,处处挨打
;在此情况下,部分一线指挥员,根据实际战况,提出应该主动出击:
1937年12 月初,在句容前线,正在句容指挥作战的 83 军参谋向军长建议:
以 156 师全面出击,解决敌指挥部后,即将矛头指向句容西进之敌将其歼灭,使南京守城部队赢得准备时间。
但遭到江防司令否定,理由是:“守恐不保,还说攻吗?”
南京保卫战中,发现山下麒麟门一带各村庄都有灯火,发现竟然是日军的宿营地,立即将情况报告给总队长,并建议,应该集中兵力,由紫金山的岔路口地区出击,奇袭敌人后方。
请示后却回答说:“现在消耗兵员太多,万一出击不成,守南京城的兵力就更不够了。”
在僵硬指挥下,中国守军开始处处挨打。
占据绝对制空权和火力优势的日军,利用飞机轰炸和重火力,逐渐攻克南京外围阵地,突破到南京城下,压根没有为十几万大军想过退路这个问题。
或许在他看来,他自己能逃跑就可以了。
与此同时,国军将士们继续浴血奋战。
通过日本陆军省情报部记载的南京城光华门的战斗:
“敌人实施的是人弹战术和手榴弹战术,我军伤亡极大,突击队长也牺牲了,双方都寸步不让。
城上城下、敌我双方都能听见对方的喘息声和说话声,战斗一直呈胶着状态。
10 日激战一直持续到 11 日。先后进抵各城门的各部队,尽管都反复突击,但始终攻不下巍峨高大的城墙。”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最终城破。13 日凌晨,
“到城墙根一看,发现城墙阵地非常凄惨,满眼是壮烈战死者的尸体。”
为了捍卫南京城外的雨花台高地,国军将士们,前后阵亡6000多人,当时,在与日寇的肉搏战中,被日军士兵咬掉了一只耳朵,但他却顾不上包扎伤口,继续与敌人死战到底,
264旅最后几乎全部打光,阵地快要失守时,高致嵩誓死不退,他命令将所有的手榴弹导火索全部联结起来,当日军冲进阵地时,高致嵩命令将手榴弹全部引爆,全体官兵,最终与攻入阵地的日军一起同归于尽。
最后时刻引爆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
在12月13日南京沦陷前,国军将士们的抗击一直非常顽强,雨花台一战中,88师3位旅长,2位阵亡;6位团长,牺牲3位;全军过半将士壮烈殉国。
誓死捍卫紫金山的军校教导总队,也让日军非常震撼。
教导总队“这支部队是国民军最骁勇的嫡系部队,因此,也是顽强战斗到底的最英勇的部队···和北支那的敌军不同,不愧是嫡系军队,进行了数次反击,虽然是敌人,真值得佩服。”
“经此激战后,若敌不敢猛攻,则只要我城中无恙,我军仍以在京持久坚守为要。当不惜任何牺牲,以提高我国家与军队之地位与声誉,亦惟我革命转败为胜唯一之枢纽。”
“如能多守一日,即民族多加一层光彩。如能再守半月以上,则内外形势必一大变,而我野战军亦可如期来应,不患敌军之合围矣!”
即便如此英勇,南京还是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