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的和尚们,听闻菩萨净土后,纷纷选择加入,得到这些质量奇佳的上缘珠填补,净土珠也快速成长起来。
这事在少林算是一个隐秘,除了几位信得过的善信、居士,和尚们没有把此事声张半点,他们就像一群摸黑吃肉的人,尽量连咀嚼声都咽进肚子里。
所以获得那一朵昙花的人,只有少林数百僧人,八位负责外事的居士,以及徐染血。
时光匆匆来到四月,鹿正康的化身已经成了一个健壮的少年,终于不再停留于逸姑别院了。
别院现在已经有近百个孩子,其中不乏豪商权贵之子,不过最多的还是弃婴,他们对这位鹿缘菩萨都有依赖之情,如今他要走,顿时都依依不舍起来。
徐染血也异常伤感,孙丽钗走了,那个会跟在他身边念书的女孩,鹿正康也要搬到寺里,这位永远坐在榻上的菩萨。
厢房留下了一段足够印象深刻的回忆,如今离了他们,就像没了灵魂。
好在晚上大家还能在净土相会,不然,有些人一旦离开,就再见不到了。
书生站在屋檐下咦咦呜呜地吟诗,鹿正康在屋子里最后一次,端起孩子们的下巴。
看着他们肉嘟嘟的脸被自己撅成包子状,真的很有趣。
他出门,孩子们大哭起来,老妈子们手忙脚乱地安抚。
小孩们总以为哭声能为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带来转机,然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软弱获取同情的。
对鹿正康来说,他会一直看着这些孩子的成长,他们的人生若能健康平安,他们的人性若能坚强正派,那就不负一场缘分的聚首了。
佛子入驻少林寺内,算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众僧俱来贺迎,若不是鹿正康明确表示不受跪拜,这群秃驴现在肯定都是趴在地上的。
和尚们准备了上好厢房供菩萨安住,但鹿正康却选择在阅经阁旁的小屋定居。
阅经阁是抄写、研究经卷的小楼,凡是信众均可随意出入,借阅经书。来此处的多是僧众与俗家居士,而普通香客一般不会在阅经阁驻留。
鹿正康也是相中此地安静,有图书馆的气氛。
木制的小楼,很有些年代了,雨打风吹后,表面的清漆斑驳,走入其中,在香炉飘出的淡淡的檀香之下,还能闻到腐朽的底味,这是木头、书本、灰尘混同的味道。
清早时,阴云密布的天空上有微弱的太阳光线透过窗洞投入室内,依旧是稀淡的,灰尘在光柱里飞舞,那一排排的书架和小桌,就大多隐藏在黑暗里。
鹿正康从书架上抽出一本《长阿含经》,再寻了一个光线还算充足的书桌,双手拉开椅子坐下。
现在这个时候,阅经阁里除了几位值守的僧人,别无闲人打扰,差不多是一天里最安静的时刻。
在这落针可闻的环境里,外界的婉转鸟啼声就显得嘹亮起来,还有清风穿行于林间屋下的呼呼声,轻轻的风铃声,檐下吊牌撞击的嗒嗒声,四月清明谷雨,正是万物生机增长的时节,鹿正康坐在屋里,依旧能感到由衷的活力。
他看书直到巳时,闲人渐渐多起来,虽然他们都很安静,但却会有意无意地围着鹿正康,都想一睹鹿缘菩萨妙相,他们就像一群古代的追星族,被鹿正康举手投足间的风采深深吸引,以至于目不转睛,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