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等若是代王允宣布了蔡邕的死刑,也等若是公布了自己对王允的不满,堂下众人大惊失色,有人跺脚大骂王允苛责蛮横,公报私仇;有人见蔡邕挽救无望,当场哭泣出声……
“王允专断无礼,不听良言,所作所为与董卓有何两样!”
还是太尉掾第五巡知道马日磾的心意,上前说道:“太尉应有所知,王司徒近来酬功封赏者不是同乡同郡,就是门下亲友故交,其次就是关东豪族。眼看朝中又将出现一个董卓那般的人物,太尉,当此之际,我等不仅是要救蔡公于水火,更是要挺身而出,铲除权臣啊!”
堂下众人有的都在诛董事件中出过力,对王允厚此薄彼早有不满,经此一挑拨,此时纷纷出声附和,吵吵嚷嚷,宛如闹市。
马日磾知道王允已经渐惹众怨,心中已有定计,正欲喝止,只听一人朗声说道:“事情尚未步入绝境,诸位何苦自暴自弃?”
一个不过十五岁的少年排开众人,径直走到马日磾面前,他其貌不扬,身材瘦小,显得弱不禁风,但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这小小的身躯里藏有渊博的学识,当初蔡邕听说此人到访,倒屣相迎,夸赞说:“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马日磾认出这少年是王粲,其曾祖父王龚,祖父王畅,都做过三公,家世显赫,是山阳郡大族。王粲年纪虽小,但有异才,博物多识,记忆力出众,看书能过目不忘,写出来的文章也是一流,假以时日,必能像他祖宗一样名列公卿。
王粲少年成名,此时上前,马日磾也没有把他当小孩看,郑重其事的问道:“何故有此一说?”
“回太尉,依小子看来,王司徒强则强矣,这权位终究是杀臣子同僚所得,得来不正。更何况董卓死后,朝中不仅未曾平静,反而较之以前更为诡谲复杂,这正是我等回护蔡公的大好时机。”
马日磾深知朝局诡谲之处,士孙瑞、杨琦、杨瓒等人在诛董当天率然背盟,站在皇帝一边与王允作对。当时他还以士孙瑞等人视为背义之徒,嗤之以鼻,可随着局势的发展,王允有失众望,马日磾是深服他们三人的先见之明。
见王粲有的没的说了一大通,第五巡对此不屑的反驳道:“这又如何?放眼朝廷,论权势,有几个人能比得上王司徒?淳于司空乃袁氏门生,一直是向着王司徒,在这个事情上不会说一句好话;皇甫征西倒是颇有威名,但他遇事不敢出头,我等前去劝说也无动于衷;至于太尉与尚书令,大家也都知道了王司徒的态度。这时机虽好,却无人襄助,奈何!”
“谬矣,你还忘了如今还有陛下!”王粲到底是少年傲气,全然不顾对方年长,直言道:“陛下虽是冲龄,但聪慧沉稳,处事有度。自董卓伏诛当日即可看出,陛下胸有城府,饶是王司徒也不能全然招架。既然朝中公卿说不动王司徒修改成命,我等何不求陛下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