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窸窸窣窣’之声,由远及近地响了起来。
接着,一员身披铁甲的雄壮身影,站在了贾诩的身边。
没等张绣开头,贾诩朝着村落的方向指了指,笑呵呵地问道:“以佑维观之,此寨如何啊?”
“这...”
张绣眉头微皱, 凝神打量起对面来。
片刻之后,他才缓缓地开口道:“先生,此寨甚是简陋。
若让绣领兵,只需三百兵卒,便可破之。
不过,寨中操练的数百丁壮,倒还算齐整。
至于战力, 或与曹丞相辖下郡县兵相当。”
“郡县兵?”贾诩点点头, “佑维可知,李横麾下有多少这样的寨子?”
“这...”张绣愣了一下,摇了摇头。
见此,贾诩没有介意,反而是微微一笑,自顾自地说道:“李横拿下丹阳郡后,在建业、曲阿、丹阳三县。一共收缴了五十多万亩土地。
利用这些土地和强征来的十八万丁口,他一共成立了十八个万人军屯。
每个军屯下面,大概有三个像河对岸这样的寨子,也就是千户屯。”
“这么多?”张绣的脸上,涌出一丝惊色,“那也就是说,在这小小的三县之地,只要李横想,他随时便可征招近三万屯田兵?”
“不错!”贾诩点了点头,接着道:“这些军屯还不是全部。
我们离开建业时,那阎象亲口对我说:他们在庐江郡, 还有十个军屯。”
“十个?”张绣脸上的惊色更重了,“那岂不是说...?
在李横麾下,仅是屯田兵便有四、五万之众?
而且,以绣观之...”说着,他朝河对岸指了指,“此寨中很多体格雄健的丁壮,并没能入选操训的屯田兵之列。
若把这些人也拣选出来,此寨当可再得数百兵丁...”
说到此处,他不禁长出了一口气,嗓音抑制不住地轻轻发起颤来,“若李横麾下军屯,均是如此的话,岂不是...
这李横,光屯田兵,便能聚起十万之众?”
“是啊!...”贾诩长出了一口气,略显感叹地说道:“怪不得离开建业时,那阎象会把军屯的情况说得那么多?
原来,他是想让我们着重地看一下各地的军屯。
谁知我们却跑去各县...?”说着,他苦笑着摇了摇头。
“先生不必如此!”张绣劝道:“谁又能想到,这李横能把军屯做到如此地步?
不瞒先生, 绣刚听说李横搞军屯的时候,也以为他的军屯, 最多也就像曹丞相那样,组织一些农夫,集中屯垦田地罢了。
不过...”
“不过什么?”
“先生...”张绣犹豫了一下,一脸凝重地说道:“李横在建业城外便有兵数万。
丹阳各县,每县有守兵一千多人。
建业城内、外,还有数万丁壮在营建城池,若把这些人补入军中,也可得兵数万。
各处军屯再大力征发的话,又是十万。
这...”说到此处,他吃惊地看着贾诩,“先生,如此算下来,岂不是说,若李横愿意,短时间内,他便能聚兵二十万。
这怎么可能?
到现在为止,他不过是占了丹阳一个郡,庐江半个郡而已。
况且,这么多的兵马,他又如何养得起?”
贾诩看了张绣一眼,意味深长地轻声道:“养得起的。”
“养得起?”张绣疑惑地问道:“曹丞相广有数州之地,却因无粮而大幅收缩。
李横以不足两郡之地,如何养得起这么多的兵马?”
“呵呵...”贾诩笑着摇了摇头,解释道:“曹丞相治下虽州郡众多,但大部分都是久经战乱,民生疲敝不堪。
甚至,一些如东都--洛阳那样的地方,连人都没有几个。
我在许都时,曾偶然间,于曹丞相桌案上,看过一份帛书。
在那上面,记载着是青州城阳郡的田亩、丁口数。
其中,田亩数是两万六千亩,而丁口,则只有两千六百户、一万两千口。
另外,整个城阳郡,一年向许都上交的税负是钱十三万,粮一万九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