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财资丰厚,到了金陵之后如鱼得水,先就把十七岁的秦淮名女支寇白门抬了回去。
从此在十里秦淮河上就彻底打响了名头。
只不过朱国弼偌大的名头却掩盖不了他官场失势的真实,寄情于酒色胭脂粉地,何尝不是一种逃避?
但这一切随着崇祯帝的南迁,就又有了新的改变。
崇祯来到金陵,朝廷十分缺钱么,秦朗都拿出了五万两,朱国弼就捐献的更多了。
而效果也极好,崇祯帝下旨奖励于朱国弼,而且他的俸禄也已经恢复了。
这就叫朱国弼内心的仕途之心燃烧的更炙。
可偏偏崇祯帝似乎就遗忘了他,赵之龙、刘孔昭,乃至徐弘基等都有启用,可朱国弼就没了。眼看着朝堂上的缺位被一个接一个的填补上,朱国弼心急如焚。
但他真是提着猪头也找不到庙门啊。
别看酒肉朋友极多,却真的没人会在这个时候拉他一把。
环顾四方,朱国弼最终把目标打在了秦朗的身上。
秦朗不觉得朱国弼有啥子干才,但就跟赵之龙、徐弘基等一样,朱国弼不能比他们更好,也不能比他们更坏不是?
所以提着老朱奉上的五万两孝敬就进了皇宫,然后老丈人开了尊口,再拿出十万两,然后给朱国弼一个提点新闻司的差遣。
也就是去办报。
不同于朝廷邸报,朱国弼要办的是《京报》。
虽然京报本来只是邸报的一个别称,但现在它要对标郁洲山岛上的新闻报。
并且一应开销全由朱国弼来担负。
这是秦朗的一个提议,为了辖制东林党在舆论上的威胁,朝廷不但需要邸报,还需要另一个面对普罗大众的喉舌。
崇祯立马了然。
他对江南的局势有一定的了解,更别说现如今明廷迁移到金陵,来到了东林党的根据地,那后者在舆论上倒逼朝廷都是等闲。
所以他即便到了金陵后,也从来不提禁止《新闻报》,只不过惯性使然,还没有叫他想到自己办一份新闻报。
朱国弼得到了这份差事之后,泪都要流下来了。他太不容易了,可也终于盼到了皇帝对他的重用不是?
别看他人来到金陵两年后,但与江南士绅士林的联系还是很淡的,不然此前钱谦益等人也不会不推他一把了。
所以对于皇帝私下里予以的暗示,朱国弼不但不惧怕,反而更是兴奋至极。
这说明什么?说明《京报》得皇帝眼了。
即便为了接下了承办京报,他还需要花费巨资,可这又算屁啊。
喜笑颜开的朱国弼如此便更要跟秦朗打好交情了。
不但因为秦朗搞过报纸,还搞得有声有色,人家有经验。更为这位驸马爷是众所公认的目光独到之人。如果能时不时的在时政大局上提点他一二,那京报还何愁不成?
所知道这次他大操大办的时候却出了如此大祸?
杀声一起,朱国弼自己都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