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与西方各国的情况态势是都有不同的。
对比西方各国纷争战乱和各自狭小的领土面积,早已形成了大统一概念的华夏,无论是战略战术角度还是经济发展前途,那双边都有巨大的不同。
所以,约翰牛、高卢鸡、大板鸭这些西方强国的海军建设路线就真的适合于中国吗?
要知道,这个时代,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 那都不可能劳师动众的出动大规模主力舰队去万里远征的。
非洲的好望角和南美的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全都是风高浪急,海情多变的危险之地。
相对主战风帆战舰来体型小很多的风帆商船经过彼处时都要小心翼翼呢,何况是大规模的远征舰队?那可不是西班牙的珍宝船队能比的。
西班牙珍宝船队所用船只也就是西班牙大帆船,即是盖伦船,在如今这个时代, 可是只有五百吨左右的体量,比起上千吨排水量的风帆战列舰差远了。
(1588年后西班牙无敌舰队重建, 以及西班牙北部日益严重的造船危机使得大帆船的尺寸普遍变小, 500吨左右,作为一种常见的尺寸一直持续到了17世纪中叶大帆船时代结束。尺寸的变化也导致新大陆往西班牙资金输入方式的变化,zf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经过武装的大帆船而不是普通的商船来负责资金的运送,这样的安排更加有利于统治者对来自美洲的贵重商品的控制。)
两边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
珍宝船队的盖伦船跟普通的武装商船也没什么大的差距。
这点上你还可以去看荷兰人在南洋的海上军事实力,细细品味一下就能琢磨出来了。
海上马车夫现如今可是西方世界一等一的海上强国,但即便如此他们在南洋的风帆战舰也极其的有限,更多海上力量还是武装商船。
可是东天竺公司的香料贸易绝对是荷兰人不可能放弃的一大利益,那为什么会如此呢?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荷兰人在欧洲的强大军事实力根本就不能够顺利的投放到远东。
哪怕以他们的海上实力,只需要伸出一根手指头都能捅翻郑芝龙,可问题就在于他们的那根手指头完全伸不过来。否则,荷兰人都是猪脑子啊,才会眼睁睁的郑芝龙做大最强,才会眼睁睁的放弃大陆方面的利益。甚至连日本贸易线路都要处在郑芝龙的控制下……
也只有如此理由,荷兰人才会跟郑芝龙碰几碰之后就选择了和平退让。
因为他们准确的认知到了双方力量的差距。
说真的, 如料罗湾大战那样的失利,若是放在欧洲本土就是不起眼的小打小闹,那荷兰人就是败十次也能承受的起。但在远东却是一次就够东天竺公司伤筋动骨的了。
毕竟东天竺公司和荷兰共和国不能完全的相提并论,他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到南洋,在这里他们背后也没有整个荷兰海军为之撑腰。
若是放在欧洲,荷兰正规海军可能早就出动人马给东天竺公司撑腰了,因为双方的利益都是一体的啊。
所以水师中的一部分人,坚定的认为秦朗水师建设路线,在开始之初,完全可以不去考虑万里之外的外来威胁,而只需要从控制漫长的海岸线,控制南洋,控制太平洋这个角度出发。从而主张大造小规模战舰,别说是三级风帆战列舰,那就是载炮四五十门的中型战舰都不需要有几艘,主攻二三十载炮,甚至是载炮数更低的小型风帆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