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gaotongdz.com
字:
关灯 护眼
高瞳小说网 >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 第二百一十一章 该到张扬的时候了
推荐阅读:

第二百一十一章 该到张扬的时候了

何况有些事情江哲根本就不知道,那是只有他们父子,再加上李猛李轩爷俩能接触的秘密。

不过他细细看着眼前几个人,不管是温建阳、江哲,还是纪弘阳,还是刘杰,一个个都是已经下不了船的人啊。那就给他们透一点消息?

这个权利秦朗早就给他了,叫他在合适的时候多引导引导。只是之前秦朗一直没有脱离金陵,秦德保险起见,是谁也不敢透漏一丝风声。

可现在么……

秦朗不但脱出牢笼了,还风风光光的在徐州力挽狂澜,声名远扬,这不正是大好时机吗?

“你们的眼睛别只看江淮这一亩三分地,多往北面瞅瞅。齐鲁的局势可一点也没好转呐。鞑子主力都走了,青州也没能夺回济南,反被少量清兵打的灰头土脸,这朝廷宗室要都不行了,你们说谁还能撑起齐鲁的半边天来?除了咱们公子爷还有谁?”

“到时候公子爷治下可就不仅仅是一个郁洲山岛,半个海州了……”

那可是半个齐鲁,甚至是大半个齐鲁。

跟鞑子在那么个要害地方对上了,你说秦朗要有多少兵才够用?

要知道登州的水师可一直是插在鞑子心口的一根刺,现在这根刺儿不但没被搞定,连心口的护心镜都被掀开了大半,你说鞑子能安定的了吗?

齐鲁距离京津可真的很近很近啊。

一想到秦朗军水陆合击对燕京的威胁,在场所有人就都不会觉得清兵会坐视不理,到时候鞑子不在鲁东平原地带屯集重兵才会有怪!

而到那个时候了,秦朗还能指望谁来替自己分轻负担?

是大明啊还是大明啊?

他们靠不住的。

眼下的这几个人可都是聪明人,脑子转的都很快。秦德话音刚落,他们的大脑就迅速的转动起来,然后不费力气的就得出了‘岛上必须要扩军,必须要大扩军’这一结论。

而至于岛上大扩军,还有对齐鲁之地的图谋,会不会让金陵不安,让朝廷不安?呵呵了,左良玉都能做的事儿,他们家的公子爷凭什么不能做?

至于日后最终要怎么办,那也要先看看大明能不能走到最后啊?

何况天下之大又何止一个大明?

在与濠镜建立起较为密切的往来之后,《新闻报》上的海外奇事不但更加详实真实了,世界这个概念也越发清楚的出现在了所有人眼中。

纵然利玛窦早几十年前就已经献过世界地图,可那哪里是一般百姓可以接触的到的啊。

所以大家都知道‘天下’之外还有诸国,还有四方蛮夷。但那些国家那些蛮夷有多大,又在哪个方向上,大家可就都模糊的很。

新闻报的这些刊登可一下子擦亮了人们的双眼了。

海外都有如此广袤之地,而洋人们早在百年前就已经开始漂洋过海的看世界了,蛮夷尚可为,他们又如何惧?

所以说在郁洲山岛高层人物的眼中,水军实力一直都在缓慢却又坚定的增长着的秦大驸马爷,那便是谋不成大事了,也还有远飙海外这一条退路可走呢。

既然都有退路了,而且一个个对大明又怀有不满,那他们还缩手缩脚个毛线?

一群人眼睛里全都绽放出了凶色,身怀利器杀心自起么。

郁洲山岛眼下就是一个看起来很没有威胁,可实际上却武装到了骨子里的存在。

从武器装备到钱粮数量,再到数量多的不可思议的预备军兵,岛上真的是具备大扩军的一切条件。

众人话还没有说透,可隐约的又已经点名了什么,就一根打开了一个枷锁,到底是不一样了。

温建阳说话最为直接放肆:“必须要招人。打天下靠的是兵强马壮,武备上不出问题,公子爷就赢了一半。”

现在军工业一年小四万支长短枪的产量说真的真的很多了,因为岛上即便扩军也只多招入一两万人,不可能一下子就拉起十万大军。

现在的军功产业某种意义上已经够用了。

但是未雨绸缪,什么是未雨绸缪?

温建阳就不信郁洲山岛大爆兵的时候,金陵会一直都默默的看着,视而不见。

所以利用这个注定不可能长久存在的空隙时间,尽可能的增强自身的实力。

他不但要提议军工系统招人,更接着向秦德提议,趁现在与金陵矛盾还未触动的档口,尽可能的收购一切所需物资。

从酒肉到布匹,从百货到百工,只要有用的全都可以收购。

免得到时候金陵来添乱,那样一来,即便有的是人会把岛上所需的物品从江南源源不断的运到郁洲山岛来,价格也会大大提升的。

“岛上还有二百万两银子的资金储备,你就尽可能的拿来用吧,用完了再对我说。”

秦德想都不想就答应了,而二百万两银子这个巨大的数额,让在岛上已经见过了不少大手笔的温建阳也依旧为之眩目。

这可是储备资金,而不是日常所需的用度。

“百工百货是需要收购不假, 但铁料东西更需要买。徐州遭此一劫,纵然各商户的实力仍在,但想要恢复生产,恢复到之前的产量,怕也要一阵时间。而咱们要扩军要扩充武备,那就离不开好铁料,尤其是队伍扩大之后,用铁的地方多了,耗费也更多了。

刀枪兵器、甲衣、刺刀、枪弹、炮弹,甚至是钻枪管的钻头,样样都是损耗品啊。”

江哲也开口说道,然后提出了一个意见,“学堂里那些年龄大的孩子,很多真不是学习的料。一个个的心都安不下来。既然如此,那何不就遂了他们愿?把他们全弄去技校去?”

“然后技校与各工坊工厂充分结合,叫他们半工半读,边学习边实习。这也是人尽其才么。”

“而那些学习认真,也愿意努力学习的大龄孩子,就可以叫他们继续上学,更好的来培养。”

在眼下的中国,教育资源从来都是宝贵匮乏的,白白浪费就太可惜了。

几个人站在一块短短时间里就捣腾出这么大的事儿来,怕是周圈的其他人等是怎么也想不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