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了大嫂十年,张云静耳闻目睹类似的片段有很多。她在大嫂尹婷婷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小到待人接物,大到信仰和情怀。她渐渐觉得,人的灵魂里若加入“情怀”这两个字,就像菜里加了盐巴,让生命更加灵动、精彩,在人世间就算没有白来一趟。以前在农村,她为顿顿有碗回锅肉、季季有件新衣穿,而欢欣雀跃;来到城市,哪怕创业当上老总,她总感觉空落落的,好像一稍稍松手,获得的一切就会消失似的;只有回到老家,闻着熟悉的泥土芬芳,她的心才感觉到踏实。
她从大嫂身上悟到,她的根在老家,她得为老家的人做点事情!
所以张云静反复思考了半月,将向家大院打造成高端康养民宿的想法,告诉了大嫂。尹婷婷说,小妹想做点自己喜欢想做的事情是好事,说明在思考问题了,她支持。不过,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做好规划,做好迎接困难的准备。至于资金来源,找大哥二哥商量就是。张云静说,大哥是个莽汉,二哥是个妻管严,目光短浅,做大事还得靠大嫂。尹婷婷说,她可以在规划上把把关、客源上想想办法,但三顾公司不投资这个,精力顾不过来。张云静说,钱的事大嫂不管,大嫂只管做军师。尹婷婷说,那好吧。
经过两年的折腾,张氏兄妹以“赡养当租金”加“房屋土地入股”方式,换取了向家大院20年的使用权,并将向家大院保护性整饰:拆除了“翻身农奴做主人”后的附加建筑——猪圈、牛圈、鸡鸭圈,安装了新的厨厕设施;仿古修缮了破损的梁、檩、墙、屋顶、楼板,新添加了通讯、灯具、空调系统,重新规划了客房、饭厅、会议室、康养、民宿区域。
同时在不改变地形地貌的情况下,采用租赁方式,改善了周边环境:沿着屋后山路,修整了到鹰嘴岩长3公里的健身步道,硬化了停车场、周边步道;将房屋两侧的梯田改成了鱼塘,在屋后山坡荒土上栽种了梨、葡萄、猕猴桃各50亩;在平坝上租赁田地栽种蔬菜50亩、立体栽培草莓50亩,名曰“自选农场”。在“自选农场”里,城市人可以自种、代种绿色蔬菜水果,体验农耕的快乐。
向家大院5户人家子女大都在政府机关工作,少数人在张云岫公司打工,都在城市里生活,唯有老人不愿离开故土,在向家大院生活。张云静此举,不但解决了向家大院子女们的后顾之忧,还让向家大院老人们有了更充实的晚年生活。
在《白江区日报》刊发的一篇小通讯,或许可以窥见向家大院老人们的康养生活片段:
初冬早晨,一缕阳光照耀着向家大院。吃罢饭,“大总管”向正高,一个精神矍铄的年近耄耋的老头,在席间开始给院里的人派活。
“老六,继续领着社里的人,把屋后果园的杂草割了、枝剪了。底肥施远点,按农科所专家的要求来,莫把果根伤了。明年梨、葡萄、猕猴桃的收成,全靠这背后的功夫!”
“云静昨晚来电话,城里要来两桌人吃饭。四妹(向老四老婆),你们几个老太婆,把客房收拾了,再把豆子泡起,腊肉、腊猪脚洗了,再弄点野菜回来,张老幺,钓个鱼起来剖了……抓紧点,客人中午要吃饭,闪不得色子!”
“老五,到‘自选农场’盯到,莫让社里那几个二杆子拄着锄头吹龙门阵。80块钱一天不便宜,他们少做点,我们分红就少分点……表嫂(杨亚华母亲)咳得狠,我把杜医生请来,给她输点液。”
中午休闲时光,把客人、老人们安顿好后,向家大院有几桌人趁着温暖阳光,在天井石坝里打麻将。刻着棋盘的圆形石桌上泡着茶,向正高和他几个兄弟坐在竹制藤椅上,有一句没一句地摆龙门阵。
“把老房子改作民宿,向总,你有眼光呀!”一个客人吃完午饭,参观完这座古建筑后,凑过来搭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