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虾整理了一下思路,接着说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大量中原难民,由于不堪忍受战争的痛苦,陆续携带了大量的青铜制的‘戈’、‘剑’等,渡海逃亡到岛国。
经过二百多年后,也就是华夏的秦汉时期,又一次出现较大规模的移民,铁器与此同时陆续传入岛国。
后汉三国时期,岛国的邪马台国女王遣使贡魏四次,获得魏明帝赠送的绢、铜镜和大量的武器如‘铁矛’、‘铁剑’等。
关于剑道的起源,准确的尚无法考证,但据史料记载,一千多年前的奈良时代,已经多次出现“击刀”一词。
到了岛国的平安时代,流行‘太刀打’的称谓,此时的太刀也就是华夏的‘唐太刀’的山寨版。
由此可以看出,岛国剑道受华夏刀剑武术的影响。
到了江户时代,也就是公元 1603----1867 年,剑道又改被称作‘兵法’。
当时的《孙子兵法》在岛国很流行,被称为‘大兵法’,而剑道则被称为‘小兵法’。
通过以上这些史实,完全可以看出岛国所谓的剑道,其发源地就在华夏,戚继光将军通过《猿飞阴流》剑术,再创出《辛酉刀法》,只能说是返本还源而已,说去说来还不是华夏的东西。’
‘卧槽,原来是这样啊,师弟你要不说,霍爷我还真以为剑道这玩意儿,是他们岛国原装货呢。
不过说到这儿,霍爷我还有个问题,那就是既然我华夏早就有了,类似于岛国的剑道的技击术,那为什么戚继光将军还要借鉴《猿飞阴流》剑术,重新创出《辛酉刀法》呢?’
‘霍师弟,这个还是愚兄来说吧。’
陈真接过话头,说道:‘我华夏的双手剑双手刀,是从宋朝时候逐渐开始没落的。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宋朝缺马。’
陈真刚说到这里,就被霍殿阁童鞋打断了:‘缺马?这是什么个情况?还有这缺马和双手剑双手刀没落,又有几个大子儿滴关系?’
‘当然有关系,汉唐时期,我华夏国力鼎盛,长期对四夷处于战略进攻态势。这进攻自然就离不开强大的骑兵,所以,这个阶段由于形势的需要,国家组建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
有了高水准的骑兵队伍策应掩护,中原王朝在与北方游牧民族争锋时,步兵集团野战就不用太担心敌方轻骑兵的骑射袭扰,这种情况下,步兵集团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应对敌方骑兵的正面冲阵。
由此一来,大量的弩兵、弓兵、以及持双手剑(汉剑)双手刀(唐刀)的步兵就有了用武之地。
这持双手刀剑的兵种里,以大唐陌刀军为例,史称‘陌刀挥舞,如墙而进;当嗣业刀者(骠骑大将军李嗣业),人马俱碎。’
这史书上说陌刀军‘如墙而进’,就说明这个兵种在同骑兵作战时,可不是摆下大阵被动防御,而是正面主动进攻。
此外在进攻的过程中,还要做到‘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要做到这一点显然就需要用到双手刀剑,猛力劈砍,单手刀剑显然很难做到。
由此可见,是汉唐鼎盛时期,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长期保持战略进攻态势的国策,导致了双手刀剑成为沙场决胜的中坚,这才导致了这段时期,双手刀剑技击之法成为主流。
从宋朝开始,由于传统牧马地燕云十六州,在残唐五代时就已被契丹人占据,朝廷缺乏骑兵,以及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常年对北方游牧民族处于战略防御态势。
此时的步兵集团第一考虑的是据城而守,即使迫不得已与游牧民族骑兵野战,由于缺乏骑兵掩护驱逐敌方以骑射方式,袭扰的轻骑兵,不得不放弃掉颇具进攻性的使双手刀剑的重步兵,将其改为身着重甲,能摆出刺猬阵不动如山防守的长枪兵,以及刀盾兵,再辅以大量的弓弩兵远程狙敌。
这个阵势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一个能喷射刺针的刺猬,让别人无从下口而已。不管这刺猬有多强大,它都是刺猬,再不是虎狼了。
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华夏的尚武精神开始慢慢缺失,最终才导致崖山梦断,中原陆沉。
也正是因为从这个时期开始,双手刀剑不再是决胜沙场的中坚力量,慢慢的这双手刀剑技击之法,就在中原王朝失去了传承,反而是岛国这样的国家,将其发扬光大了。
之后的元朝包括前清,都是靠骑兵得天下,根本就不重视步兵,再加上乱七八糟的禁武令,这双手刀剑的技击之法,就更没了恢复的可能。
反而是明朝时候,戚继光茅元仪等军事家,通过倭寇入侵这事,才又重新看到了双手刀剑的巨大杀伤力,由此心忧武备,这才开始结合岛国刀剑技击之法,发掘整理华夏早已丢失的这门技艺。
这就是《辛酉刀法》的前世今生。’
‘卧槽,卧槽,卧槽,师兄大才啊!光是一套刀法,就能引经据典,洋洋洒洒整出一大篇,要搁前清那会儿,你考个武举那还不跟玩儿似的?
话说都是习武之人,霍爷我就不知道这些,这尼玛差距肿么就这么大咩?’
听完陈真有理有据的分析之后,霍殿阁童鞋满眼都是小星星,就特么掏出个小本本让陈真签名了。
‘所以说你丫平时自诩观书知其大略,实际是不学无术嘛!怎么样霍师兄,知道差距了吧?’
霍殿阁童鞋这才感慨完,吴大虾就在一旁吐槽了一句。
‘卧槽,师弟你别说霍爷我,弄得人不知道,还以为你丫学富五车,你丫敢说方才师兄讲的这些,你早就知道了吗?’
霍殿阁童鞋哪能吃亏,直接回怼了吴大虾一句。
‘霍师兄,你丫自个儿不学无术,可别扯上你师弟我,方才五师兄讲的这些,我还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