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星稀,烛火下的关羽手捧着一本《春秋》,他正看到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的那一篇。
亘古不变的面瘫脸微微的抖动了分毫…
一旁的关平为父亲斟满茶水…
“江陵夜风呼啸,这茶…父亲趁热喝…”
轻轻的一道声音,似乎生怕叨扰了父亲。
关羽一捋怅然,依旧是手捧着《春秋》,他反问关平。“平儿…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烛火,致使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讲到这儿,关羽顿了一下,继续道:“为父在想,若是当初周幽王没有烽火戏烛火呢?或许犬戎进攻时,诸侯会纷纷来源,周王朝就会延续下去,就不再有春秋,也不再有战国,更没有秦、汉,没有魏与季汉!”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关平连忙拱手,“父亲不是周幽王,江陵城也没有褒姒,父亲防范江东与荆南的烽火台万无一失,烽火一起,整个江陵坚壁清野…父亲北伐时看到烽火四起也能即刻回援…”
以史为鉴…故而,关羽不惜大兴土木建立起了成片的“烽火台”。
在他看来,北伐是势在必行,他这一路…也是最快捷的能直插大魏心脏之处的关键,可南边与东边的防护不能不做,万般无奈之下,关羽只能用这烽火台…将战线连成一片。
“《春秋》中这烽火台背负了千年的骂名,希望能借此荆襄一战,为父为他正名!”
话音刚落…
卡察…
房门被推开了,一阵江风席卷而入,这让屋内的烛火微微的闪烁,《春秋》上的文字也若隐若现。
门外,一个白色眉毛的男人徐徐走入,原来是参军马良来了,这是诸葛亮专程从荆州才俊中为关羽挑选的参军…
人言“马氏五常,白眉最长”…
无论是曾经的荆州,还是巴蜀,马良都有相当不俗的威望,颇得诸葛亮与关羽两人的信任。
看到是马良,关羽将《春秋》阖上…
“如何?”关羽询问道。
马良拱手,“君侯,那曹羽果然裁撤了周瑜的水军大都督之职,如今接替他执掌荆州与江东水军的乃是陆逊!”
“陆逊?”关羽眼眸微眯,这个名字在他的脑海中过了一遍。
可最后还是摇了摇头…“没听说过。”
“君侯,此陆逊字伯言,乃汉城校尉陆虞之孙,算起来与曹羽是一辈儿的,其姑母便是曹羽的母亲,算是曹羽母族的一个族弟…”马良对陆逊也不怎么了解,“算是外戚吧…看起来,外戚掌权…就是曹羽也不能免俗啊!”
一声感慨…
关羽眼神轻蔑,“多大了?”
“方才弱冠。”
“黄口孺儿,是吾孙之辈!”关羽笑道。
关平也笑了,“孩儿听闻汉便是亡于外戚之手,如今…这曹羽也重用外戚,想来…这是魏衰退之预兆啊!他也真是大胆,随便派个弱冠之年的书生就来做都督,这等统帅给父亲提鞋都不配!”
此言一出…
马良听出了关平的轻狂之意,“君侯不可大意,曹羽何许人也?他既敢在危急关头任命此人,这就足以证明,这陆逊不可小觑!”
“又不是这世上哪个姓陆的都像陆羽一样,且试试他的能耐!”关羽一捋胡须,旋即表情变得一丝不苟。“关平听令!”
“在!”
“今早急报,陆逊在十日之内于襄樊外筑起了十余处营寨,本帅令你五日之内攻破!”
“喏!”关平拱手!
…
…
一艘乌篷船已经停在码头,荡开翻涌的波涛,起伏在一望无垠的江面上。
周瑜与吕蒙坐在船头,陆逊与陆绩亲自来为他们送别。
陆逊拱手,“静候周大都督一鸣惊人!”
周瑜笑道:“与其说是一鸣惊人,不如说是一雪前耻,毕竟江陵一役我的确输给关羽了。”
听到一雪前耻…
陆逊收敛起了笑容,周瑜见气氛变得肃然了起来,澹笑道:“关羽自视天下无敌,除了陛下之外,从未有人入过他的眼,他势必要趁陛下亲征之前夺下更多荆州的土地,如今就连他稍有顾虑的我都被裁撤,之后…就按照计划进行!”
听到这儿,陆逊的表情变得更加的一丝不苟,“或许统略上,学生比不过周都督,但设法取悦关羽,谋关羽之心,兄长言传身教多年,学生一定能够胜任!待得关羽抽调江陵之兵进攻襄樊,公瑾便可乘荆南之兵、裹挟江东水军出奇兵袭之,如此一战功成!”
话说到这儿…
周瑜颔首,旋即两人在江边庄重地躬身互拜,之后…周瑜所乘的这艘乌篷船去势如飞,荡开翻涌的波涛,起伏在一望无垠的江面上。
遥看两岸青山缥缈,陆逊感慨道:“关公啊关公,水淹江陵…究竟是威震天下?还是大意失千军?”
…
…
东川,汉中。
“仲达,这一战荔枝道…你的对手是常山赵子龙不假,却也是马谡与王平,陛下反复叮嘱,莫要高估马谡也莫要滴咕王平,仲达千万牢记!”
杨修正在城门口送别司马懿。
作为大魏年轻一代的俊杰…两人担任校事府高官,又担任霸府成员,或许因为…彼此间没有世子争夺的利益纠葛…
所以,两人更多的是合作,而非竞争。
这一战荔枝道看起来是司马懿对赵云…可实际上,却是大魏的间军司与马谡、王平的决战!
“凋版我已经收好,我会在最必要的时候使用!”
司马懿拍了拍杨修的肩膀…转过身,就打算引军离去。
就在他前脚刚做…
一名斥候赶来,“禀报杨曹掾,陛下传令,今夜口令——疥(jie)癣(xuan)!”
斥候说完就退下…
杨修敲了敲脑门,“疥癣?怎么用这样的口令?”
这个想法刚刚生起,忽的,他惊喜的雷然挑起,“原来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