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不管如何,同倭寇通商这件事情总算是被萧文明办下来了,并且办的还算干净利落。
既然大齐朝廷这边是松口了,接下来要看的,就是倭国方山家的诚意了。
于是萧文明又将,富山吉秀好好敲打一番之后,便放他回倭国报信去了。
除了他之外,一起放走的,还有另外的两个随从,至于其他倭寇,则继续被关押在萧文明这边当成人质。
虽然萧文明对于倭国人的信用,并没有多少信心,对于扣留这几个人质的作用,也是不置可否,但是抓了人在手里,总比不抓的强,顶多浪费几个粮食嘛!
万一富山吉秀那边失了言一去不回,那也没什么大的损失,把这几个倭国人剁碎了去喂狗,又或者埋在土里当肥料,总而言之是不会浪费的了。
如果说从苏州到洛阳的路艰险且漫长的话,那么从苏州到倭国的路就更加惊险、更加漫长了。
毕竟倭国和中原隔着波涛汹涌的大海,能不能按时到达、能不能安全到达,那都要看大海的心情来决定。
但还是那句话,不管要不要通商,不管是不是跟倭国通商,不管是不是同方山家通商,萧文明的这座码头,始终是要修建起来的,与他人无关。
原本萧文明以为只要按部就班地工作,码头工程再怎么复杂且庞大,但也是能够顺利完成的,毕竟萧文明是一个穿越而来的现代人,如果这点事情都搞不定,岂不是在给现代人丢脸吗?并且一开始修建码头的工作,的确进展的十分顺利。
可是随着工程的深入,萧文明越来越发现修建一座海港码头,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而萧文明面对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没钱了……
虽然说不少修建码头的原材料,都是从董婉青那里借来的,并不用立即花真金白银去买。
但是董婉青这边也没法做到大包大揽,依旧有许多原材料,需要萧文明花现银从外面去购买,而他最终还是低估了建造码头所需要的成本。
一万多两银子花出去,码头却只建好了百分之五十,勉强可以停几条小舢板了,同萧文明设想中的大海港还有着天壤之别,可他这些年积攒下来的银子却几乎已经见了底。
正在萧文明为此操心的时候,码头那边就传来消息,说是外海来了一条倭国来的海船,船上挂的旗帜,正是方山家那面绣着两只麻雀大旗——不用说,是富山吉秀回到了中原!
他这一路真的是“一路顺风”,正好遇到了东南季风十分强劲却不猛烈的时候,因此他的船走得又稳又快,往返倭国和大齐国,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记得临走之时,富山吉秀答应过了,要给萧文明从倭国带几万两银子的定银,来作为方山家同大齐朝通商的保证金。
也不知这个富山吉秀,说话算数不算数……
他要是说话算数的话,就能给萧文明带来这样大的一笔银子,那就相当于解了萧文明的燃眉之急,手头再也不会少钱花了。
因此听说富山吉秀回来的消息,萧文明顿时就乐开了花,放下碗筷、召集随从,便往海港的工地飞奔而去。
萧文明的海港还没定名,造在距离临海屯有将近十里地的地方。
这个距离不远不近、十分恰当,往返运输货物、传递消息,这点距离称不上有多麻烦,却可以将海港可能发生的风险,同萧文明的临海屯隔离开来。
要知道,对于萧文明而言,海港是一个能够赚取更多金钱的锦上添花的项目,而临海屯则是萧文明的基本盘,绝对不能出半点问题。
十里地的距离一眨眼就过了。
登上刚刚修建起的一座六七丈高的灯塔,朝东边的海面极目远眺,萧文明果然看见一艘颇大的海船。
只见这艘船仗着风势,利箭一般向海港驶来,隐约看见船上挂着的一面旗帜在迎风飘扬,然而萧文明是个近视眼,并不能看见旗帜上的花纹,但他有手下有眼神好的弟兄看清楚了,并且一口咬定是方山家的旗帜。
那萧文明就再也没有怀疑的理由了:一定是富山吉秀来了!
这时,萧文明忽然有个想法:要不要回去,随手就把望远镜给发明了算了?自己好歹现在也要做海上的生意了,望远镜这东西用得着啊!而且行军打仗的时候,也可以派点用场,敌军的行动这数里之外,只要没有山林的阻隔,自己就能看个一清二楚。
这是萧文明的海港新建以来,第一次有外国船靠岸,夺一个好彩头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