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两个部落的首领颇有才干,又得到了萧文明的支持,发展十分迅猛,已然成了戎羌草原上数得上的强大部落。
尤其是塔帕姆,原本不过是一个奴隶而已,在乌兰通布大会上取得了名号,又得到了萧文明的大力支持,短短时间之内,就从一穷二白的起点白手起家,已经同比格胡旗鼓相当了。
并且萧文明还特意将这两个部落安置成邻居,让他们互相竞争、互相牵制,在相互的内耗过程中,就难以形成对中原的威胁。
这两个部落能够生存和发展,可以说全靠萧文明的扶持,因此萧文明有令召他们来洛阳会见,他们二话不说,便点起可靠的护卫,拿上精心准备的礼品,立即从戎羌草原东面起程,赶来了大齐朝的国都洛阳。
这一路,因为有萧文明事先送给他们的通关文牒,因此比格胡和塔帕姆走得十分顺畅。
尤其是原本因为各方势力交错而难以通行的河套地区,已经完全成为了中原王朝的天下——实际上就是萧文明的势力范围。
有了萧文明的允许,这两路人马自然是走得畅通无阻一马平川。
比格胡和塔图姆,现而今都是一方诸侯了,可以不把朝廷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但是萧文明的面子他们必须是卖的。
临到洛阳城下,他们并不敢大大咧咧地直接进城,而是先在洛阳城外三十里的通济区码头住了下来,专门派人进城通报,得到萧文明允许之后,才敢进入洛阳。
这又是一件轰动全城的大事。
萧文明平定叛乱凯旋,渭水河边大破戎羌、得胜而回,都是举行了盛大的仪式的。
这一次,又是戎羌两个极有实力的部落,向朝廷——其实就是萧文明本人——朝贡,更是一件难得一见的盛事。
因为直接用武力打服别人固然困难,可是让别人心悦诚服地过来朝拜进贡,更是难上加难。
而萧文明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就完成了这两大壮举,的确是足以值得夸耀了。
并且萧文明也绝不是个低调的人,仪仗和排场当然是尽可能的奢华,也事先通知比格胡和塔托姆,让他们打起精神,拿出草原上强大部落的威风来,堂堂正正地进入洛阳城。
要知道,越是强大的对手肯屈服于自己,就越是说明自身的强大。
然而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入城仪式,却不见萧文明本人的踪影,这让人感到奇怪。
萧文明是个随性的人,可并不是一个爱迟到的人。
他故意缺席,当然不是因为睡过头了,而是有着自己的理由。
因为他这个主角的姗姗来迟,势必有一场极富戏剧性的大戏要表演,而这场大戏的观众并不是普通的京城百姓,却是文武百官、当今皇帝以及康亲王。
外邦朝贡这么重要的事情,当然是要在皇宫内举行的,萧文明特意把皇帝和康亲王从被软禁的国清寺里“请”了出来,重新来到了他们阔别已久的皇宫,重新开放皇帝原先举行大型典礼仪式的乾清宫。
皇上再次高坐龙椅之上,康亲王则在一旁侍立——好一副兄友弟恭的假象!
金阶之下,按照品级肃立着文武百官。
比格胡和塔帕姆根据萧文明事先的吩咐,各带着一名亲随进入了乾清宫,抬眼望去却未见到萧文明的身影。
除了萧文明之外,他们谁都不认识,也不愿意搭理,别说是行跪拜之礼了,就连客气的话都懒得说一句,使用戎羌话问道:“萧爵爷在哪里?”
皇帝听不懂戎羌话,便只能让礼部的通译官代为翻译。
那翻译官听这两个戎羌部落首领讲话这样不客气、这样直白,一时半会儿也犹豫不决,不知道是不是要把他们的话直接翻译出来。
但是转念一想,就算翻译出来了,得罪的也不过是皇帝而已,自然由萧文明替他垫背,并且萧文明这人气量不小,不会因为这种事情,惩处他这么个小官的……
于是那翻译官抖起胆子,毫不修饰地将那两个戎羌人的疑问翻译了出来。
其实皇帝也觉得奇怪,这么重要的场合萧文明居然不在,一定又是在搞什么鬼花样。
皇帝心情当然不会痛快,却拿萧文明无可奈何,只能让翻译官代为回答:“萧爵爷另有公务在身,一时无法分身出席。朕是天子,两位头领,有什么事尽管可以跟朕说。”
比格胡和塔帕姆交头接耳了两句,又对那翻译官叽里咕噜地吩咐了一番话。
翻译官照例直接翻译。
于是等传到皇帝耳朵里的,是这样的一番表态:“萧爵爷既然不在,那么我们也无话可说。就先回去了。等爵爷什么时候回来,再什么时候觐见好了。”
皇帝真是气得牙齿痒痒,萧文明不给他面子也就罢了,连戎羌这样的蛮族都不给他面子!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