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gaotongdz.com
字:
关灯 护眼
推荐阅读:

第一节 刺杀

大夏王朝四海升平,正值盛世。

开国百年来,北镇柔然,西逐百戎,武功千古罕有。

三代君王励精图治,文风大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圣贤频出,文治已达极盛。

大夏都城夏京,气势恢宏,坐落在一片大平原中央,周围八条大河环绕。城墙高大雄峻,隔着十里,一目了然。

夏京往北,一条笔直的官道直通远方,从夏京北门,沿着官道两侧列着两行威武的御林军,甲衣鲜明,庄严肃穆。如此阵仗,既不是迎接凯旋而归的王师,也不是皇亲国戚出游,而是有一个要犯今日要押送夏京。

夏京北边十里处的春风亭是必经之地。

一大清早,春风亭的亭长刘大刀带着春风亭府兵三百多人,守在界桩处等待,到了午时,等的口干舌燥,终于等来一列车队。车队停在界桩处,刘大刀马上跟二十里亭的亭长及刑部押送的官吏交割文书,接过押送之责。

春风亭原本叫十里亭,距离夏京十里。夏京中文武官员北上、西行赴任,亲朋好友送行,往往送到十里亭。十年前,一代名士徐谦北上赴任,京中数百文官相送,其中一个才子写了首《送徐太傅至十里亭》,诗中有一句“莫道此去无知己,十里春风伴君行”名动天下,十里亭慢慢被文士叫做春风亭。后来一些文人骚客集资在十里亭地界,修了一座亭子,刻名春风亭,而后凡是京中送行,必送至春风亭。

春风亭是一处路口,往北去草原,往西去大漠,无论是做官还是经商,都要经过这座亭子。亭子四周,搭着一些简陋棚子,专做往来客商、旅人生意,久而久之颇有一番热闹。今日亦然,很早就聚集起了大批人物,多是文人墨客,平头百姓被御林军驱逐,不敢靠近,只能远远观望。

刘知易挤在一群文人墨客中,在春风亭外一个茶摊上坐着。他能在这里,不是因为他是有名的文士,或者官员,而是因为春风亭亭长刘大刀是他爹,他是亭长家的二少爷,地地道道的地头蛇,所以御林军校尉没赶他出去。

作为地头蛇,摆摊卖茶的王伯跟他很熟,给他上了一壶珍藏的好茶。刘知易不藏私,热情邀请挤在一张桌子上的四个书生一起品茶。

刘知易用心昭然若揭,就是在巴结这些人。刘知易身穿锦衣,年少俊俏,一副翩翩佳公子模样,其他四人穿着布衣,一副寒酸,刘知易却巴结的很露骨,屁股连凳子都不沾,频繁的给其他人添茶倒水,态度恭谨。因为这些寒酸都是夏京太学的学生,一日高中就是朱紫贵人,根本高攀不起。事实上,如果不是他们来此迎候师长,现在他都巴结不上这些人。

刘知易也读过书,在春风亭曾有神童的名声,可惜都是往日荣光,十多年过去,早就没人记得武举人家的神童。刘知易对读书失去信心,自认没那个天赋,息了读书科举入朝为官,做一番事业的念想,只是心中偶尔有些不甘。

即便不做官,能跟这些未来的官场翘楚搭上关系,绝对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刘知易巴结这些监生,也有人巴结他。王婆觉得老公没眼色,刘少爷在这里,竟然不好生招待,连忙腆着笑脸跑过来道万福,接着就要抢刘少爷手里的茶壶。

“这种粗活怎么能让刘少爷您做呢,老婆子来吧。”

刘知易冷着脸哼道:“去去去。我们读书人在一块图个清闲,你一边去!”

刚才就是这样赶走王伯的。

说着就给一个姓张的书生继续倒水,这书生满脸激昂,慷慨陈词,颇费口水。

刘知易留心听着,这可都是平时听不到的大瓜,只听这书生说道:

“徐太傅此次还朝,必定能打掉权奸气焰,众正盈朝,一扫颓废!”

一旁伺候的王伯脸上色变,过来插了一句:“这位公子,莫谈国事!”

刘知易又赶开他;“去去去。我辈读书人心系天下,无事不可谈!”

刚刚被打断话头的书生冲着刘知易点点头,算是赞许,但高傲的神情不变,连仔细看都没看刘知易一眼,继续高谈阔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