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太子胤礽在经历了一次被废风波之后,理应收敛心性,重整旗鼓,好好做他的接班人才是,可是这位太子被复立之后,却劣性不改,仍旧结党营私,妄自尊大,屡屡簪越。
最终康熙皇帝在忍无可忍之下,于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第二次将胤礽给废止了,至此太子党灰飞烟灭,其他皇子的诸位之争也随着太子的倒台而渐渐展开了。
首先开始争位的便是皇长子胤褆,只可惜他在太子第一次被废期间,说出了那句有悖人伦的惊骇之语:“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从此以后,他就被康熙皇帝痛斥为“乱臣贼子,天理国法,皆所不容!”,再之后他便被父皇夺去了王爵,圈进起来,自此皇长子胤褆再也没有翻过身来,当然他也就彻底失去了争诸的机会。
随后开始争储的便是皇三子胤祉,胤祉在康熙四十八年便被封为诚亲王,又因其学问出众,本应该是皇位的有力争夺者,奈何其虽然博学多才,但在政治方面的能力却异常薄弱。
康熙皇帝自然早就看出了问题所在,因此很少让其参与政治,反而多次叮嘱他,让他专心编纂《古今图书集成》,胤祉在努力了几次之后,自知没有希望,便也看淡了争诸这个问题,后来,又因为孟光祖招摇撞骗一事的牵连,胤祉又给康熙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从此以后,胤祉便也逐渐淡出了诸位的争夺。
自此以后,皇位的争夺便成了皇四子雍亲王胤禛和皇八子贝勒胤禩之间的事情了。
对于皇四子胤禛来说,他的优势便是排序与地位。
在排序方面,随着皇长子胤褆,皇二子胤礽,皇三子胤祉因为各种原因无力争储之后,胤禛便成了实际意义上是“长子”,根据古往今来立长立嫡的原则,胤禛在这方面还是有着一定的优势的。
在地位方面,胤禛在康熙四十八年便已经被册封为雍亲王,而他的对手皇八子胤禩此时还仅仅是一个贝勒,这中间就差着两个等级呢,更何况胤禩这个贝勒在太子第一次被废期间也受到过牵连,当时康熙曾短暂的剥夺过一次胤禩的爵位,因此在地位上来讲,胤禛也要比胤禩尊崇得多。
虽然皇四子胤禛有着以上种种优势,但是这些都是名分上的东西,就好像空中楼阁,总让人觉得心里不踏实,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从整个朝廷局势来分析,胤禛的实力是无法与胤禩相提并论的。
我们首先说说胤禛在朝廷里面的势力:
皇子方面,与胤禛最亲近的自然是皇十三子胤祥了,可是胤祥这个人一向不受康熙皇帝的待见,所以终康熙之世,胤祥连个贝子的爵位都没捞着,甚至在太子第一次被废的时候,他还被圈进过一段时间,因此在他在朝廷里面自然也就没什么实力了,对于帮他四哥这件事上他也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与胤禛走的最近的兄弟,除了皇十三子胤祥之外,还有皇十六子胤禄和皇十七子胤礼,只不过在康熙五十一年的时候,胤禄和胤礼都还没有成年,因此他们也帮不上胤禛什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