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也就心里想想,说不出口。对徐七叔,独孤言志是感激的,一年多的时间,他早明白老爷子属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典型的外冷内热。
所以,对于村子里的谣言,独孤言志一个字也不信。
独孤言志讪笑道:“吃过饭就去,不过······七叔,您找我啥事?”
“昨天下午,我去看了看你家的包谷地,要补窝,你小子去我地里挖一些补上,早就跟你小子说点包谷的时候顺便育点种,扣扣索索的,你哪像当过大老板的人。”
“我这不是怕您老又骂我败家子吗?”
独孤言志被骂败家子,当然不是因为平日里的开销,而是因为种地的原因。
徐七叔是庄稼老把式了,庄稼老把式点种都有条不成文的经验:玉米种二三不离四,豆子种**不离十,谷类一把撒出一条线。种子多点或散成堆,株距之间的疏密,疏了或者密了,都会被骂败家子,要是没点经验的人,还真轮不到他们干活儿。
只不过独孤言志自己要种地,自己家的活儿不得不干,所以常常被徐七叔骂败家子。
不知是不是想到了去年在地里骂独孤言志的事,老爷子脸上难得有了笑容,“懒得跟你小子多说,吃了饭早点来,等哈还要赶场,带你小子买些种子。”
独孤言志点头,吃过早饭连碗都没洗就去了玉米地,刚到就看见徐七叔正忙着给自己家的玉米地补窝,连忙接过了老人手中的活计。
徐七叔难得夸了句独孤言志不错。
“不错”
这两个字,不是夸赞独孤言勤快或者敬老,而是称赞独孤言志回乡种地的想法和一年多的坚持,独孤言志心里亮的跟明镜儿似得。
国家对农村的政策越来越好,种地也能种出前途,老爷子便有些想不明白现在的小辈们怎么一个个都喜欢往城里跑,也不知道城里有什么好的。
关门闭户,有些人甚至连邻居都不见得认识,若是一个人在城里打拼,回到家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就像自己父母当年去城里住了半年不到就吵着要回老家,回老家后每次打电话都一个劲儿的说还是家里好。
老人不懂年轻人为什么喜欢城里,晚辈们也不懂长辈们为什么宁愿回乡种地也不乐意在城里过悠闲日子。
以前,独孤言志也不太懂。
去年与徐七叔坐在田垄边闲聊,老爷子曾说如今的年轻人都去了城里,地没人种了,粮食没人生产,以后吃什么?是不是又要过粮食关了,那日子不好过哩。
独孤言志解释过,说现在机械化生产和粮种优化,缺粮的问题不会出现,老爷子听过也会点头赞同,但下一次老爷子还是会谈论这类问题。
老爷子担心的其实不是再经历粮食关,老爷子心里也明白粮食关不可能在出现,老爷子只是担心后辈们忘了生养自己的土地。
老人,尤其将一辈子都献给了土地老人,他们对土地的执着与热爱难以言说。
独孤言志与徐七叔都属于话不多的人,两人忙完地里的活,回去的路上也没话可聊,到了家,七叔才说了一句,回去擦擦汗,赶场。
家乡的小镇不大,如果闲逛,从街头到街尾,都用不了十五分钟,独孤言志自然去的快回来的也快,快八点和徐七叔出门,不到九点就快到家了。
路过自家水田时,独孤言志顺道去了水田看看秧苗,可谁知这一去,便再也没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