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摄政王殿下!”
........
四月初四入夜,京城内九门内却显得灯火通明,一排排的京营士卒们站在城中,他们穿着鸳鸯战袄,身上负着火铳,腰间还悬挂着长刀,人人手中持着火把。
一辆辆马车正占据了道路的中央,四周则都是簇拥在此地的官员以及家属,在他们之后则是成批成批即将撤离的百姓,上万人站在长长的街道上却显得丝毫不混乱——因为根据朱慈烺的法令,任何胆敢制造骚乱者,全部直接就地正法。
当这条法令公布以后,道路一侧已经斩了上百人,猩红的鲜血在地面上流淌,无时无刻地告诉所有人,既然你们想活命,那就乖乖地。
不过站在这里的并不是京城的所有官员以及百姓,毕竟几十万人根本不可能全部带走,剩下没有跑路的那些人,基本上都已经打定主意,要迎接新主子进城了。
毕竟随着朱慈烺先前关门拷银以后,京城的勋贵官员们自然对朱太子彻底失去了期望,他们更希望能够在李自成这样的英明之主下,继续自己快快乐乐的小日子,当然如果能够再乘机捞点银子,那自然是更美妙了。
对于这些人的选择,朱慈烺并没有丝毫的反对,他也不打算围绕这件事再做些什么,至少先前锦衣卫和东厂联手在京城内散播关于闯逆会吃人的谣言,已经够多了,等到闯军进城之后,到时候总有这些人好果子吃。
当然,在朱慈烺重点名单里的人物,除了一批跟着崇祯走了以外,剩下的也都表示愿意跟着朱慈烺离开京城,英国公张世泽、武定侯徐锡登、武安侯郑之俊、恭顺侯吴惟英、怀宁侯孙维藩、怀远侯常延龄、新城侯王国兴以及新乐侯刘文炳等勋贵们也都表示愿意跟着朱慈烺去山东。
京城中剩下的两个大学士,其余的六部九卿都察院科道官员们中,其中也有一部分选择跟着朱慈烺离开,再加上一同离开的工匠、医士、专业官员以及他们的家属,也有接近万人,再加上那些京营士卒的亲眷,总人数差不多在六万人左右。
朱慈烺在东宫侍卫的护送下,急匆匆地赶到了正阳门前,这里是京城九门中最靠南面的三处门,也是闯军未曾合围的一面,除了正阳门以外,还有崇文门和宣武门,已经聚集了明军的大部。
见到朱慈烺前来,吴襄身穿一身铁甲,前来拜见道:“启禀千岁,京营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已经将所有的红夷大炮以及其他的火炮集中在了正阳门、崇文门和宣武门上,如果在撤退过程中,闯军敢于拦截,我军将会依托城门与敌迎击。”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吴三桂和吴三辅各部已经到了哪里?”
“根据探子的消息,吴三桂率领的关宁军已经到了黄村,距离卢沟桥只剩下十余里.......他们一旦听到京城炮响,就会赶来支援,至于吴三辅的两万人也到了通州!”
吴襄双手抱拳,微微发白的发丝在风中飞舞着,脸上的皱纹似乎也舒展了许多。
望着城中四处可见的灯火,还有那些充满了渴望的脸庞,朱慈烺深深吸了一口气,他的右手始终都拄在剑柄上面,似乎依然在等待着拔剑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