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真腊国不一样,大明与蒲甘国没有正式的官方往来,或者说和两宋也没什么正式的官方往来,只有一些民间的商业往来,一起做生意赚钱而已。</p>
对大明来说,它属于一个未建交的陌生国家。</p>
这个国家到底是秉持着和平外交的政策,还是不长眼,喜欢打仗,徐通都不知道,倒是根据大理国的说法,蒲甘国去年才因为老国王的去世而换了新国王登基,当前状态下不太可能对大明持敌视态度。</p>
除非大明决定讨伐他们。</p>
大明又不是什么战争狂,讨伐他们干什么?</p>
徐通是清楚大明国没有进一步向南征伐的想法的。</p>
把持住大理国,建立起大理行省,把这条商路掌控在手里,进一步打开川蜀手工业产品向南销售的途径,这就是大明国目前的全部想法。</p>
至于蒲甘国之后会发生什么,中央有什么想法,徐通不清楚。</p>
他觉得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大明对外征伐还是非主流,内部的改革才是真正的主流。</p>
战争完全可以告一段落,能够把内部问题理顺了才是最重要的。</p>
返回四川的时候,赵玉成和他说过,苏咏霖对目前朝廷高层的一些人的态度是很不满意的,觉得他们已经开始背离了大家最初的理想,有了封建大家长的意思。</p>
苏咏霖想要做的是纠正这股不正之风,对这些人进行一定的打击,并且完成他所说的训政,进入到宪政状态。</p>
徐通对这方面了解的比较少,还没来得及学习,他打算大理的军务告一段落之后,就好好学一下苏咏霖这边的宪政理念,看看这里头到底有什么值得苏咏霖如此大动干戈的存在。</p>
因为明军武德的过于充沛,大理所发生的叛乱一个月不到就被解决掉了,徐通统领四万军队轻而易举的解决掉了大理的反动联军,名正言顺的把他们连根拔起,整体平灭。</p>
随后,他上报中央,把治理大理的后续任务交给中央,并且询问中央对于蒲甘国的看法,并且提交了自己最新的驻防报告。</p>
他认为,对于蒲甘国应该主要采取外交手段,先去打探一下蒲甘国对于大明的看法,如果对方愿意做藩属国,那最好不过,消弭兵灾,也能省下一些经费来建设大理。</p>
徐通虽然是战将,但是他颇具政治眼光,认识到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也是政治的最终表达方式,虽然有矛盾,但是只要政治上有解决的方法,战争作为最终解决手段就不该轻易使用。</p>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民众的生活不可能不受到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国内正常的建设。</p>
这在过去十多年间也不断的出现,只是当时的人们都习惯战争年代,也愿意靠战争来维护和平,并不觉得被全面动员成为民夫然后为军队运输量后勤给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p>
徐通还是很有眼光的。</p>
在前几年写给中央的军情咨文当中他就提出,现在超过二十岁的人都还记得当年的苦楚,所以普遍能吃苦,也愿意为了更好的生活吃点苦头,忍耐力强。</p>
但是二十岁以下的人就不一样了,尤其是青少年,他们对于苦难的承受能力普遍更低,喜欢和平与安稳,不喜欢战争时期的艰苦生活,对于自己的生活品质会更加关心。</p>
所以大明对于发动对外战争这种事情应该更加慎重,以免让民众感到反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