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武需要先搞清楚上军那边的战况,再来决定要不要接受齐国的乞降。
如果魏琦没有把握击败崔杼率领的齐军主力,齐国想乞降当然要答应啦。
但凡魏琦能够击败崔杼率领的齐军主力,进军到齐国的纺织业区域,晋国该是多么毛病才不杀进去抢抢抢。
两个战场之间的距离超过五百里,来回就是一千里的路程,一次通讯的时间至少需要十七八天,某些事情也就不得不进入慢节奏。
郑国离“临淄”这边更远,互相联系上一次就要花费至少一个半月用在消息的传递上面。
“新军战力堪忧?然,不惧郑军也。”吕武说道。
晋国公族的军队战斗力真的不太行。而这是跟晋国卿位家族相比,对上其余诸侯国处在半斤八两或优胜的地位。
吕武安排新军南下的心思并没有多么黑暗,仅是情势需要新军去郑国那边武装游行一波,用以震慑郑国罢了。
在相关的方案确定并拿出来讨论时,吕武将事情讲得很公开透明,早就对郑国可能的反应过度有了预案。
在那个预案当中,新军打不过郑军没有关系,中军、上军和下军会尽快击败齐国再南下前往支援。
所以在大战略上面应该是优先击败齐国,其余可以暂时放在一边。
士匄能看出吕武的恼火,非常明白换成谁都会感到恼火的。
明明计划做得那么好,人前取得了共识,怎么临到事情发生之后却将共识给抛到了一边!?
而在那里面不但国君扮演不光彩的角色,连带中行吴和解朔也辜负了吕武的期望。
这样一来,吕武不是那么着急赶着南下也就能够理解了。
吕武的心思其实没有那么龌龊,他坚信郑国哪怕取胜也难以给新军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再加一个下军就更保险了。
关键这里面没有那么简单。
说一千道一万,再怎么保险也抵不过国君害怕公族损失太惨重,有这个前置条件摆在那里,行动没正式展开前就被吕武事先规划了进去。
所以,国君真的那么干之后,固然是会对吕武造成一些损害,真正被公认没有大局观且不将规矩的人会是国君。
然后,中行吴和解朔刚当任卿位就失分,未来除非是彻底站到国君那边去,要不面对吕武时只能任由拿捏了。
中行吴和解朔会彻底成为国君的人吗?没有可能的。
一旦他们那么干,阴氏不会再进行庇护,国君也没可能真正信任荀氏(中行氏)和解氏。
等待哪天吕武将荀氏(中行氏)和解氏抬上桌准备分食,两家要么在反抗中被瓜分,不然就是反抗后再被分食。
除非是得到楚军北上的消息,要不然吕武现在不会多么在乎南方发生了什么,又或是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制齐已成,需待处置妥当再行撤军。”吕武说道。
现在的情况是齐国已经认输,他们等着来自晋国的处置结果。
按照事先的商定,晋国哪怕有点恶心鲁国,为了东面的局势能够平衡,他们还是要加强一下鲁国。
去年士匄东征莒国,成功地解放了鄅国,并将鄅国纳为保护国。
鲁国没有放弃对鄅国的诉求,也就是想要吞并鄅国。
他们在鄅国上一次灭亡中的表现却是极度的糟糕,拒绝了鄅国公子进入鲁国接受庇护的请求。
话说,鲁国哪来的脸,还想吞并鄅国?
然而,鲁国就是有那样的脸。
晋国能看清鲁国不可依靠的事实,取决于鲁国跟齐国没可能和平相处,很有必要加强鲁国的实力。
现在鄅国已经成为晋国范氏的受保护国,没可能允许鲁国吞并鄅国的。
那么,能不能怂恿鲁国在晋国撤军之后去攻击齐国占点好处呢?
另一方面,晋国要盯住卫国,不能让卫国在齐国遭难之后去占便宜。
晋国的双标有一个前提条件,也就是鲁国真的是一个废材,能占的便宜非常有限,甚至有可能被齐国给逆推;卫国在齐国遭到晋国痛打后,想去占便宜有很大的机率能成。
这里面没有任何黑鲁国的地方,讲究的就是一个追求事实。
吕武和士匄在鼓捣处置齐国的后续。
莱国复国是一件必然。
毕竟,晋国出兵讨伐齐国,用的理由就是“主持正义”的名义。
他们在攻陷“临淄”之后并没有找到莱国的公族成员,事后得知莱国的储君以及九成九公族已经被齐国杀死,仅是留下一名血脉很远的公族对莱国历代先君进行祭祀。
想要莱国复国?晋国需要去一个叫“昌乐”的地方找到那个莱国仅存的公族成员,将他扶到国君的宝座之上,再操作着让原来的莱国贵族承认他的国君身份,恢复一个国家该有的统治体系。
士匄问道:“我做莱国执政,可否?”
吕武没意见。他甚至都想诱惑士匄成为齐国的执政。